肝硬化护理中应用心理干预的效果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1期   作者:姜云超
[导读] 研究心理干预用于肝硬化中的价值。


姜云超
(牡丹江市康安医院介入科;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预用于肝硬化中的价值。方法:2018年2月-2019年11月本院接诊的肝硬化病患60例,按照数字抽签原理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心理干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对比SAS评分等指标。结果:研究组干预后SAS评分(37.11±4.26)分、SDS评分(36.24±2.17)分,比对照组(45.36±3.72)分、(44.89±3.65)分低,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96.67%,比对照组80.0%高,P<0.05。结论:常规护理期间,对肝硬化病患施以心理护理,利于其心态的改善,及满意度的提升。
【关键词】心理干预;应用价值;肝硬化;护理

    目前,肝硬化作为慢性进行性疾病之一,以双下肢水肿、腹胀与乏力等为主症,通常是由多种疾病反复、长期发作损伤肝脏所致,具有难治愈和易反复等特点,能够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1]。为此,临床有必要加强对肝硬化病患进行早期正确诊治及护理的力度。本文旨在分析心理干预用于肝硬化中的价值,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肝硬化病患60名,收治于2018年2月-2019年11月。用数字抽签法均分2组。研究组女性13例,男性17例;年龄在42-76岁之间,平均(58.69±4.23)岁。对照组女性14例,男性16例;年龄在41-77岁之间,平均(58.32±4.05)岁。患者病历信息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2组年龄等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都接受常规护理:饮食调护、病情观察、用药指导等。研究组加用心理干预:(1)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基本情况,比如:习惯、年龄、兴趣和工作等。强化护患沟通力度,予以患者充分的关节和理解,同时根据患者的年龄,选择一个合适的称呼与患者交流,比如:年龄比较大的患者,可称呼其为爷爷或者奶奶等,以增进护患关系,使患者感觉到亲切。对于患者的病情,要予以深切的同情,切勿歧视患者,以免给患者造成心理负担。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正向引导患者宣泄出心中的苦闷,使患者的负性情绪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利用激励性的语言关心患者,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或者冥想等方式稳定情绪,减轻心理负担。(2)对于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要积极满足。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嘱家属多陪伴患者,予以患者更多的照护,使患者能够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从而有助于增强其自信心。合理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比如:握手或者轻拍患者肩膀等。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当中,护士要保持良好的态度,要面带微笑,不说刺激性的话语。(3)利用简洁的语言,为患者讲述肝硬化知识,积极纠正患者对自身疾病的错误认知,使患者能够以一种正确的态度面对疾病。为患者播放宣教视频,发放健康宣传册,加深其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自我保健意识。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肝硬化案例,使其有足够的勇气面对治疗。
  1.3 评价指标
  根据SAS与SDS量表的评分标准,对2组干预前/后心态作出评价:50分以内,心态较好;50分以上,得分越高,心态就越差。
  对于满意度的调查,安排在患者出院当天,总分100,分级标准如下:满意≥85,一般65-84,不满意≤64。(1-不满意/例数)*100%是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20.0软件完成数据分析工作,用t来检验计量资料(),同时用χ2来检验计数资料[n(%)]。当P<0.05时,提示组间的差异较为显著。
2 结果
  2.1 心态分析
  2组干预前心态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干预后心态比对照组好,P<0.05。如表1


   3 讨论
  近年来,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与生活习惯,进而导致肝硬化的患病率显著增高,已经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威胁[2]。相关资料中提及,肝硬化具有易复发和病程长等特点,可引起双下肢水肿与腹胀等症状,能够给患者造成非常大的痛苦,并能影响其日常生活[3]。对于大部分肝硬化病患而言,其缺乏对疾病和治疗治疗的正确认知,使得其比较容易产生负性情绪,进而对其病情的恢复造成了不利影响。并且,受疾病折磨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得其负性情绪变得更加严重,影响了临床诊疗操作的顺利开展。心理干预乃现代化的一种专科护理手段,主要是针对患者的精神与心理健康,从健康教育、家庭支持和心理辅导这几个方面出发,对其施以人性化的护理,以有效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心态稳定性[4]。此研究中,研究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
  综上,肝硬化常规护理期间,合理运用心理干预法,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升,及心态的改善,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杨俊秀.探讨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5):137.
[2]王秀英,谢红双,魏畅, 等.探讨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糖尿病天地,2020,(2):283.
[3]刘志超.心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护理质量与效果的影响[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3):138-140.
[4]宋佳佳.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医学美学美容,2019,28(19):142-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