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1期   作者:王丹丹 闵舒婷
[导读] 分析肝硬化护理中开展心理干预的效果。

王丹丹 闵舒婷
(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I病区;湖北荆门 448000)

【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护理中开展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选定54例肝硬化病例,分组方法是数字表法,每组27例,2组均行常规干预,实验组增加心理干预。结果:对比对照组,明显实验组满意度、护理后SAS评分、护理后SDS评分均更加理想,差异明显(P<0.05);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护理前SD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肝硬化护理中开展心理干预,效果较为理想。
【关键词】肝硬化;心理干预;效果

    慢性疾病中常见肝硬化,属于肝病,可合并肝功能损伤,临床症状包括消化道症状、营养不良、血液系统异常等,可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分析得出,为肝硬化患者开展常规护理,不能对患者开展有效护理[1],不能有效满足患者各项护理需求,无法获得理想护理效果。本组实验中选定54例患者,研讨了肝硬化护理中开展心理干预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从我院临床救治的肝硬化病例中随机选择54例,选自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数字表法分组,实验组27例,男女比例是17:10,年龄分布是28岁至68岁,中位年龄是46.5岁,病程3个月至11年,中位年龄2.5年;对照组27例,男女比例是16:11,年龄分布是29岁至67岁,中位年龄是46.0岁,病程4个月至12年,中位年龄2.4年。可对比2组患者入组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2组均行常规干预:护士应对患者开展药物指导,指导患者合理运动,对患者机体抵抗力进行有效增强,告知患者休息充足,进食刺激小、高热量食物,供应患者具体所需营养,详细告知患者应注意及配合事项,将各项基础护理工作做好。
   实验组增加心理干预:待患者入院后,护士应详细为患者介绍主治医生、责任护士,详细为患者讲解肝硬化疾病相关知识,利用成功案例,对患者治疗疾病信心进行有效增加,促进患者临床依从性有效提高,开导患者,安慰患者,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有效疏导,联合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对应护理,促进患者建立良好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整体护理质量显著提高。
1.3效果分析[2]
   满意度、护理后SAS评分、护理后SDS评分:利用我院自拟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数据统计。
1.4统计学计算
    使用SPSS19.0软件对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2 结果
   明显实验组满意度、护理后SAS评分、护理后SDS评分均更加理想,对比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护理前SDS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3 讨论
   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上常见,包括肝硬化,可导致患者身心健康受到严重不良影响,对于多数患者来说,疾病无法治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依从性较差,存在不同程度负面情绪,可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3],加之患者病情复杂,病程较长,多数患者存在不良情绪,因此,临床上提出了心理干预,获得了理想护理效果及质量。
   分析得出,肝硬化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存在自杀倾向。肝脏可参与患者机体多种激素代谢过程,发生病变后,下降功能,可减弱干仗灭活儿茶酚胺类物质效果,而儿茶酚胺可对情绪变化产生影响,若活性增强,可导致患者性格反常及行为反常,另外,由于患者发生肝性脑病、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等,可加重患者社会压力及经济压力,导致患者不良心理加重。
   为肝硬化患者开展心理干预,十分必要,可帮助患者更加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临床治疗手段、心理护理要点等,促进患者治疗疾病信心有效增加,另外,护士应积极沟通患者及其家属,对患者内心想法进行充分了解,关心患者、爱护患者,协同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强有力的心理支持,利用家庭温暖[4],有效消除患者负面心理,促进患者临床依从性有效提高,促进患者面对疾病时心态积极。
   相关性文献报道,为肝硬化患者开展心理干预,可促进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可提高患者护理意识,可促进患者更加了解自身所患疾病,可促进患者疾病尽快康复,可行性较高。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可合理运用医学心理知识,利用美好语言、科学态度及恰当方法,疏导患者思想负担及心理顾虑,可通过诱导、劝解、解释、说明等办法,帮助患者,指导患者如何进行情绪自我调节,避免患者社会心理负荷过重,从而显著提高患者整体护理满意度及质量。
   本组实验结果:明显实验组满意度、护理后SAS评分、护理后SDS评分均更加理想。结果显示,肝硬化护理中开展心理干预,临床运用价值较高。
   综合以上数据及结论,肝硬化护理中开展心理干预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明显疏导患者不良情绪,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运用及推荐。后续护理中,可对心理干预措施进行完善,采取大样本实验,增加本组研究临床探讨意义。
参考文献:
[1]蒋正平. 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体会[J]. 健康之路, 2017(3):169-169.
[2]徐瑛. 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患者护理中的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 2017(7).
[3]蔡剑梅. 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7(17).
[4]高小艳. 肝硬化护理中心理干预的临床应用研究[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