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压力和应对措施-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1期   作者:李蔚 马忆楠 宫雪茹
[导读] 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压力和应对措施,缓解护理人员压力,提高工作质量,开展人性化的护理管理。


李蔚    马忆楠    宫雪茹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陕西西安710004)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压力和应对措施,缓解护理人员压力,提高工作质量,开展人性化的护理管理。方法:对我院心血管内科的10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围绕护理压力的主题提出相应问题,要求护理人员以书面的形式选择选项并预留陈情空间,另选我院其他科室自愿参与本次调查的10名护理人员作为对比,同样收集调查意见,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员归为观察组,其余科室参与护士归为对照组,两组对比焦虑、抑郁、紧张的评分。并对两组压力值进行评估,区分患者压力较大、压力一般、压力小的例数与占比。对比心血管护理人员在施行减压工作模式前后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压力较大,且心理不良问题的评估分值较高,经过探寻压力来源进行人性化护理工作安排,提高了护理的质量。两组对比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压力较大,通过寻求积极的应对措施,缓解护理压力,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压力;应对措施
引言:心血管内科,经常性与患者的生命赛跑,他们针对患者突发的疾病,尽可能的为患者创建出更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争分夺秒的抢救患者的生命,一次又一次把患者从危难关头拯救回来,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心血管内科科学的护理模式下,成功的攻克疾病难关而走向新生,心血管内科相对于其他的科室来说,工作中需实时绷紧神经,对患者持续关注鲜少有片刻的清闲,护理的专业要求也较高,从评估患者的病症到为患者创建抢救、恢复时机,护理人员始终殚精竭虑,考虑到以上种种,本次调查针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普遍压力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求对策争取降低护理人员的不良心理指数,保障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调查所涉及的护理人员均自愿参与,且保障所呈资料真心实意,无弄虚作假。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10名,其年龄在21~32岁之间,均年龄(25.32±4.52)岁。其他科室护理人员10名,其中外科2名、儿科2名、妇科3名、其他3名。护理人员年龄为20~33岁不等,均(27.41±6.25)岁。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长、毕业院校、护理职称等不做详述,已排除基本资料的影响可能,P<0.05

1.2方法
采取我院自制问卷调查,对护理人员进行统一调查,回收率为100%,调查中了解护理人员的心理活动、工作情况等,在进行减压护理调整后,对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压力感进行重新评测,考察护理人员的压力变化与护理质量的改进与否2。

1.3观察指标
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员归为观察组,其余科室参与护士归为对照组,两组对比焦虑、抑郁、紧张的评分。并对两组压力值进行评估,区分患者压力较大、压力一般、压力小的例数与占比。对比心血管护理人员在施行减压工作模式前后的护理质量3。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应用的计算机软件为SPSS for Windows组合软件包,集成数据,并进行医疗参数的整理、分析,构建了结果的分析图表,针对结果数据进行了均值比较,并借助SPSS读取了EXCEL及DBF数据文件,本次统计应用的是IBM SPSS Statistics 26.0版本,其中t=计量单位检验;x2=评定资料计数检验;x±s=平均数;P<0.05=统计具有差异;P>0.05则反之。

2.结果
观察组护士20%存在心理紧张、10%存在心理烦躁、30%存在心理抑郁;对照组护士仅有10%存在烦躁表现。


3.讨论

3.1压力分析
心血管内科环境影响下,患者多为危急重症,需要护理人员时时刻刻紧盯患者,预防病变,且部分患者无法自理,更需要护理人员从细枝末节处帮助患者配合治疗,护理服务中,患者可能在短时间发生严重血压等的变化,护理人员需要随时做好抢救、急救的准备,要保持“箭在弦上”的状态,不得慵懒、毫无闲暇休息,工作风险较大,患者疾病预测、评估的结果参考价值不高,需随时更新检查结果,保持长时间的紧张,注意力集中。患者老年居多,精神压力较大,家属比较紧张,护理人员稍有不慎导致患者情绪变化,就可能形成护患纠纷,工作量不仅比较大,与患者、患者家属的沟通解释等也相对困难。
3.2对策分析
结合医嘱对患者通俗的说明治疗方式与可能性的后果,让患者家属早做心理准备,沟通中应简明扼要,并注意语气与方法,既不能过于轻松的微笑,让患者家属认为护士不认真,又不能板着脸,让患者感到心塞,应表现出足够的认真,以专注的态度告知有关注意问题,定期进行内部培训,提升专业处理问题的能力,模拟紧急情况做好工作步骤的梳理,一旦发生意外则可以按照预先的演练有秩序的开展工作,避免工作手忙脚乱,合理进行排班,让护士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一旦发现某护士在高压状态下疲劳,则应立即要求其休息,做好轮岗、替岗的合理安排,让护士有日常工作压力宣泄的渠道,每日例会上说说自己的心理压力,互相倾诉并分享自己解压的方式,如含一颗薄荷糖提神等,鼓励护士形成抗压能力。

参考文献:
  [1]柴秀枝. 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02):160+162.
  [2]梅花. 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压力和应对措施[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3(16):154-155.
  [3]贾莉莉. 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压力和应对措施[J]. 当代医学,2018,22(27):96-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