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急性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1期   作者:吴惠娟 田红梅 张梅 梁娟
[导读] 研究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护理中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

    吴惠娟    田红梅    张梅  梁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目的:研究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护理中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7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列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奇数偶数法将这些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观察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个体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健康知识的掌握率。结果:观察组健康疾病知识的掌握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在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护理中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个体化健康教育;健康知识;负性情绪
引言
   急性白血病是机体因遗传因素、化学因素、病毒因素或者其他可能引起白血病因素导致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引发造血异常[1]。该病病发时,由于白血病细胞和部分病变原始细胞的异常增生,导致造血受阻[2]。常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等症状。目前临床上治疗白血病最重要的手段为化疗,化疗能够有效治疗该疾病,但会进一步降低患者免疫力,增大了患者感染的风险和可能性[3-5]。因此为减少感染风险,本文主要针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应用健康教育,并分析其应用效果和可行性。因此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健康教育护理,对临床表现研究并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参与本次研究,采用随机数奇数偶数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中,男女比例:20:16,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39.45±4.34)岁;对照组中,男女比例:19:17,年龄19~61岁,平均年龄(39.28±4.56)岁,对比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教育组增加健康教育:(1)认知基础评估。向白血病患者、患者家属了解其对白血病的认知状况,并收集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学习能力等资料,将评估结果作为制定健康教育方案的依据。(2)白血病知识教育。结合白血病患者文化程度、认知基础,展开针对性教育:认知基础较差,文化程度较低者,采取以口头宣教为主的教育模式,注意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患者掌握白血病症状、饮食要求等知识;具备一定认知基础,且文化程度较高者,采取集体宣教联合自主学习模式,达到良好的“查缺补漏”作用。(3)白血病治疗方法宣教。结合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方案,为其讲解其所选治疗方法(干细胞移植治疗、化疗及靶向治疗等)的作用机制,引导白血病患者对治疗方法建立正确认知,并形成一定的康复自信。(4)心理健康教育。积极评估白血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告知患者情绪稳定性与白血病病情控制之间的关联性,鼓励患者通过向家属倾诉、与其他病友交流等途径,逐步养成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提升心理稳定性。(5)白血病案例教育。向白血病患者讲解成功治愈案例,利用成功治疗案例,增强患者的康复自信,并提升其依从性水平。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对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
   1.4评价标准
   采用本院自制的疾病健康知识调查问卷来对两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包括疾病病因、并发症、安全防范、自我保护等4项内容,每项内容25分,量表总分100分,分数≥85分为完全掌握;分数60-84分为部分掌握,<60分为未掌握,疾病知识掌握率=(总例数-未掌握例数)/总例数×100%[2]。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本研究的参数分析,其中患者疾病健康知识掌握率采用百分比表示,差异性卡方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观察组疾病健康知识掌握率为97.22%;对照组为83.33%,前者显著高于后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它的病因有化学因素、电离辐射、病毒感染、遗传因素和其他血液病因素。急性白血病发病时由于白血病细胞和部分病变原始细胞的异常增生,导致造血受阻,并引起淋巴结、肝、脾等器官的异常。目前临床表现为贫血,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异常导致的出血和青淤,体温持续居高不下并引发呼吸道感染和肺炎等症状。
    近几年,我国急性白血病发生率持续上升,患白血病的人数越来越多,而得到有效救治的远远不够。急性白血病的危害相当大,如不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平均生存周期仅为3个月左右,若发现和救治及时,病情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康复。目前国内外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方法是化疗,但是化疗过程在杀死病变细胞的同时也会杀死正常细胞,这会给患者身体和心理造成巨大的不适应,包括脱发、呕吐、头晕等症状。因此在化疗后,医护人员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配合化疗,避免很多不当行为的发生,为患者的康复带来更多可能。
   个体化健康教育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病情所进行的针对性健康教育,通过评估病情和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来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疾病知识,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饮食以及用药方式,纠正以往的不健康行为。个体化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发现和意识到疾病的危害性,使其更好的接受治疗和护理,并在日常生活中能更好的识别不利于健康的危险因素,对其康复有着很重要的意义[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率高于对照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护理中加强个体化健康教育,不但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度,还可减少患者的负性情绪,对后续的治疗和护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玉红,简黎,张农惠,梁传丽,庞文利,李海燕.白血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1):194.
[2]黄梦伊,高秀志.白血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01):139-141.
[3]周旋.健康教育在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8(07):206-207.
[4]郭芳芳.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1):1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