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金艳
(国药葛洲坝中心医院?眼耳鼻喉科;湖北宜昌443000)
【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手术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青光眼患者,均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5)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n=45)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分析干预前后SAS评分、SDS评分及自护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低,自护能力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青光眼手术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干预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自护能力。
关键词:认知行为护理干预;青光眼;自护能力
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病,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房水循环障碍导致眼压增高现象,病情发展较快且发病机制相对复杂,患者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眼压增高及视野缺损等症状,情况严重时甚至会致盲。青光眼会对患者视功能造成不可逆影响,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患者会由于对疾病缺乏足够认知,加之存在焦虑与恐惧等不良情绪而耽误治疗时间。对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可提高其自我能动性,进而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1]。本次研究对青光眼手术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干预,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的青光眼患者90例进行分组,观察组45例患者,25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最小47岁,最大66岁,平均年龄(56.52±6.53)岁。对照组45例患者,24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最小48岁,最大67岁,平均年龄(57.55±6.54)岁。两组患者各项资料均在研究标准内(P>0.05)。纳入标准:(1)均具有较高的依从性;(2)均签署知情同意书;(3)均无认知功能障碍。排除标准:(1)其他眼部疾病者;(2)存在精神障碍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评估患者病情变化,密切监测体征,告知其手术方式及相关注意事项,加强用药指导与生活指导、饮食指导,提高患者积极性与配合度。
1.2.2观察组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干预
1.2.2.1成立护理小组
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保证每位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实施针对性干预。
1.2.2.2心理干预
成立心理治疗室对患者实施一对一干预,每周进行2次治疗,每次治疗的时间在50min,干预时护理人员要以真诚、热情及亲切的态度对待,赢取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进而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期间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语言及行为变化情况,对其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科学疏导所出现的不良情绪,积极改变患者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向其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让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2]。
1.2.2.3知识普及
定期举办讲座或者经验交流平台,让患者总结并分享自身的相关经验,与病友之间相互支持与鼓励,进而提高其治疗的信心,通过与其他患者的沟通交流提升其对疾病的认知,进而不断提高其对治疗与护理的配合度。
1.3观察指标
分析干预前后SAS评分、SDS评分及自护能力评分。采用SAS评分评定患者的焦虑情绪,50~59分表示轻度焦虑,60~69分表示中度焦虑,69分以上表示重度焦虑,评分越低表示焦虑程度越轻。SDS评分评定患者的抑郁情绪,50~60分表示轻度抑郁,61~70分表示中度抑郁,70分以上表示重度抑郁,评分越低表示抑郁程度越轻。自护能力评分包括健康知识、责任感、护理技能及自我概念四项,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自护能力越好[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SAS评分、SDS评分
观察组干预前SAS评分、SDS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详见表1:
.png)
3.讨论
青光眼是终身性疾病,确诊之后需要接受终身性治疗并对其进行随访,视野特征性缩小及视盘凹陷性萎缩是最典型的表现,对患者视觉功能的危害较大,若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患者失明,在给予其有效治疗的同时还要加强对认知行为的干预,进而有效防止视功能进一步损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4]。
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保护患者视功能有较好的效果,认知行为护理的实施可改变患者的思维、信念及行为,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其存在的负面心理,对其不良认知进行改变,进而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进行规范[5]。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与科学性,可纠正患者错误的认知与态度偏差,有助于消除不良情绪,是短期的心理治疗方式,通过对患者实施干预可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有效的护理目标,健康教育的实施可帮助患者纠正内心的错误认知,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降低致盲发生率[6]。
综上所述,对青光眼手术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干预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自护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岑.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自护能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3):163-164.
[2]乔娇.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持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不良心理状态及自护能力的影响[J].实用防盲技术,2019,14(03):135-137.
[3]毛桂英,康建芳,林熨芬.认知行为干预对C3基因治疗青光眼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9,35(01):86-87.
[4]龚娅玲.认知行为干预对青光眼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自护能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07):1023-1027.
[5]杜沛.认知行为护理对提升青光眼患者术后自护能力、远期疗效的效果[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S1):114-115.
[6]朱莉青.认知行为护理对青光眼患者术后自护能力的影响及临床效果[J].中外医疗,2017,36(34):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