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管理应用于肿瘤内科患者护理对其疼痛和心理状态改善效果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1期   作者:姚琳 何金萍
[导读] 探析疼痛护理管理应用于肿瘤内科患者护理对其疼痛和心理状态改善效果。

  姚琳 何金萍
  (上海市闵行区肿瘤医院;上海200240)
   摘要:目的 探析疼痛护理管理应用于肿瘤内科患者护理对其疼痛和心理状态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肿瘤内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50例患者采用疼痛护理管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和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50例患者的疼痛和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50例患者,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肿瘤内科患者中应用疼痛护理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心理不良情绪,帮助患者的早日恢复健康,值得全面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疼痛护理管理 肿瘤内科 效果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饮食方式和生活习惯发生巨大的变化,导致癌症发病率逐年呈现上升趋势,并且向着年轻化发展。一般情况下,肿瘤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并且心里负面情绪较多,疼痛、患者的脉搏、血压、呼吸和心率是生命五大特征。而出现疼痛则是患者晚期最为难以接受的临床状况,不仅会对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还会增加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常规的护理只是能够满足患者临床基础治疗,并未能够缓解患者疼痛。基于此,本文选取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肿瘤内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肿瘤内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区间在30岁~75岁,肝癌患者16例,肺癌患者13例,结直肠癌患者5例,胃癌患者16例;实验组50例患者采用疼痛护理管理,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区间在32岁~80岁,肝癌患者19例,肺癌患者11例,结直肠癌患者15例,胃癌患者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存在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同时给予患者一定的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等。
   1.2.2实验组
  实验组50例患者采用疼痛护理管理,具体而言:(1)组建一支疼痛管理小组,下派专业工作人员,对疼痛管理小组成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考核,保障疼痛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2)疼痛评估,疼痛管理小组成员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记录,并为患者建立个人档案,其中包含患者的疼痛部位、范围、引发疼痛的原因等,之后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确切的护理方案[1]。(3)疼痛护理,护理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告知患者镇痛剂的类型、用法和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以及各种注意事项,并指导患者正确的使用镇痛剂,并向患者发放疼痛健康宣传手册,使得患者正确认识疼痛。此外,护理工作人员需要辅助患者编写疼痛治疗日记,保障疼痛管理的全面化。(4)心理干预,护理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疼痛情况有详细的了解,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应用听觉分散法、视觉分散法等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进而减轻患者的疼痛,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2]。


   1.3观察指标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SAS和SDS。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汇总,计量资料使用(),使用t校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P<0.05为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50例患者护理前SAS评分区间在57.85±8.36,护理后SAS评分区间在41.16±5.51;护理前SDS评分区间在62.36±12.23,护理后SAS评分区间在36.65±4.45。实验组50例患者护理前SAS评分区间在58.16±8.71,护理后SAS评分区间在33.61±5.81;护理前SDS评分区间在61.81±12.62,护理后SAS评分区间在31.11±3.41。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肿瘤晚期患者通常会有着十分强烈的疼痛感,并且诸多肿瘤患者的疼痛是无法得到缓解,少数患者会因为疼痛,出现无法睡眠、焦虑等情况,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疼痛会对患者带来严重的伤害,不仅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影响,而且还会使得患者出现诸多不良情况或者产生过激行为,同时也会导致患者机体生理功能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呼吸变浅加快,心率加快或者减退等。虽然疼痛科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减轻患者的疼痛,促使服务质量的提升,但仍旧有诸多患者的疼痛不能够得到控制。而疼痛管理不仅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治疗依从性[3]。建立一支综合能力较强需要拥有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丰富的疼痛科或者肿瘤科工作人员,进而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疼痛护理服务,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缓解疼痛,积极配合医护工作人员的治疗。此外,完善的护理评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从而为患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
  早在2010年我国卫生部就已经提出疼痛护理管理,其主要目的是对肿瘤患者提供系统化的治疗与护理,从而以优质的疼痛管理模式促使护理工作人员综合能力的提升,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疼痛评估和护理,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自信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通过情绪转移法、触觉分散法等减轻患者疼痛,并消除患者心理压力,促使患者提高治疗与护理依从性。
  总而言之,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50例患者的疼痛和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50例患者,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IC,在肿瘤内科患者护理中应用疼痛护理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全面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翠.疼痛护理管理对改善肿瘤内科患者疼痛程度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8):164.
  [2]张莉.疼痛护理管理对改善肿瘤内科患者心理状态和疼痛程度的影响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07):865-867.
  [3]黄红敏.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对肿瘤内科患者疼痛与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6):77-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