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重症护理的隐患及预防分析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1期   作者:严明杰
[导读] 研究当前ICU重症护理中的主要隐患和相关预防措施。


严明杰
   (贵州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目的:研究当前ICU重症护理中的主要隐患和相关预防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ICU重症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的护理中,首先研究潜在的隐患,而后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预防隐患。对比两组患者出现安全隐患的情况。结果:统计相关数据发现,观察组在书写不规范、误拔管、压伤、给药错误和感染方面的出现几率比对照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U重症护理中可能出现多种安全隐患,不利于保障治疗效果。当前应用针对性预防措施,有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发生安全隐患的几率。
关键词:ICU重症护理;安全隐患;措施

  ICU重症患者的病情危急,对于护理和治疗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必须科学降低相应的安全风险。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应优化护理措施和风险规避手段,保障整体的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风险管理,就是应用积极有效的方法和针对性控制措施,完善整体护理过程,进而降低风险成本,保障护理质量和疗效。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ICU重症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34岁到77岁之间,平均年龄是50.6岁。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在35到79岁之间,平均年龄是48.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相关患者和家属知情并且同意参与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应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同时,加强对护理风险的控制。第一,组织重症小组。为了降低风险发生率并且保障住院治疗效果,结合实际情况构建重症小组。为家属和患者讲解可能存在的风险。第二,提升护理人员的水准,避免出现风险事件,针对ICU患者实施技能培训和考核。第三,制定风险管理制度。结合ICU的实际情况,加强对病房和护理人员的管理,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第四,针对患者情况,构建个人风险档案,其中包括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重点和治疗情况,重视交接工作,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护理方案。评价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实施重点管理。第五,改善医患关系,一些ICU患者情绪激动,他们可能出现抑郁或者暴躁的情绪,甚至出现轻生或者不配合治疗的情况。对此,应积极和患者、家属沟通,利用针对性心理疏导消除护理安全隐患。第六,改进护理方法。在护理中重视基础护理,预防患者出现低体温或者窒息问题,重视和手术室护士的工作衔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对于产生窒息和并发症的患者,分析具体原因。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和体征变化。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出现安全问题的情况,主要观察书写不规范、误拔管、压伤、给药错误和感染。
  1.4数据处理方法
  本研究相关数据,均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安全问题的状况,发现观察组在书写不规范、误拔管、压伤、给药错误和感染方面的出现几率比对照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80.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ICU重症护理有着高风险和高要求,为了避免产生医疗纠纷,影响治疗效果,应引入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和模式。ICU重症患者有着病情不可预见、风险大和病情严重等特征。在当前的医疗条件下,应采用积极的技术手段和解决方法消除风险。
  医患交流不足是出现隐患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前的ICU重症护理中,为了抢救生命,要保障护理的执行速度,可能采用口头陈述医嘱的模式。如果没有填写相关的材料,可能引发医护纠纷。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交流是必要的,应讲清楚相关的安全问题,避免家属或患者误解治疗和护理过程[1]。护理人员缺乏专业技能和知识也可能引发安全隐患[2]。一些年龄大的护理人员不熟悉新型的器械,可能延误了护理过程[3]。如果难以有效应对并发症和突发情况,可能出现护理事故。一些护理人员缺乏法律意识,在护理过程中不重视文件的填写,记录不及时或者填写不规范的问题,可能影响到后续护理和治疗[4]。在填写重症护理记录单过程中,可能出现遗漏签字、漏记生命体征、格式错误等问题,可能引发医患纠纷。因为缺乏文字证据,可能让护理人员处于不利的境[5]。
  本研究数据表明,针对ICU重症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措施,有效分析潜在的风险,能提升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出现书写不规范、误拔管、压伤、给药错误和感染等问题的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中应用科学风险管理措施,有着显著效果,推广应用价值比较高。
参考文献:
[1]胡佳佳.ICU重症肺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2):40-41.
[2]邱琳琳.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06):74-74.
[3]黄瑛,苏春霞.气管插管患者延迟转入ICU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50(08):674-676.
[4]张紫航.重症颅脑损伤术后综合护理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9,26(04):165-166.
[5]黄怀蕊.集束化护理对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肺部感染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9,52(06):743-7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