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校里,辅导员是与学生联系最紧密的老师。辅导员是班级各项工作和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当学生存在疑虑时,辅导员则扮演“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来。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育人
一、绪论
高校辅导员属于高校教师队伍,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各班级事务管理,班风、学风建设,此外还有学生帮困、心理、就业、生涯规划、人际关系辅导咨询、协调多方矛盾等职能。高校辅导员老师要想在繁杂的工作中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就要具备熟练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管理水平,和校方、院方积极配合,完善各项制度措施,切实从学生出发,以学生的视角去衡量问题,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鉴于高校辅导员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地位,应如何做好学生工作?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二、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工作
(一)加强自身能力修养,与时俱进。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老师,应该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教书育人规律以及新时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真正揣摩透学生的心理动态、性格特点,才能在为学生服务这场战役中大获全胜。当前的大学生普遍以96-02年出生的学生为主,这一时期出生的学生生活在中国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时期,家庭条件较为优渥,祖国繁荣富强,国家国泰民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时期出生的学生由于物资资源丰厚,因此思想多元,以现代多种信息手段为依托,百花齐放,具有十足的创新性。因此,作为辅导员老师也要与时俱进,掌握新的管理方法、运用新的管理模式,熟练运用时下最受年轻人欢迎的小程序和软件,掌握学生中最新的流行文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作为切入点,开拓思维,采取适应现阶段大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
(二)加强班、团建设和学风建设
学习是大学生的根本任务,也是课程设置的本质目的[1]。各专业、各班级的班团建设不能偏离于学校和学院的统一方向,学风建设有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最终实现学生共同进步。班团建设和学风建设不是孤立的,二者互为补充。各班的班、团建设应以学风建设为前提,而班团建设反之也能促进学风建设。班团的建设,在操作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可能存在忽视班团干部引领班级学风这一现实问题。因此,要提高班团干部对学习的认知水平,做到班级的干部全面发展,用一支优秀的班级干部团队进而培养班级更多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今后辅导员老师对班长和团支书的选拔,应在考核其管理能力的同时,同时加强对品德、学习能力、人际交往、体育、审美、劳动等多方面的要求。
(三)培养优秀学生干部,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当今,大学生年龄普遍分布在18-25岁。由于国家的国情政策,这个阶段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和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他们能熟练运用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善于使用互联网等新技术,但同时,他们有独立的个性和对父母、老师较强的依赖性。因此,辅导员老师可以着力培养优秀学生干部并发挥其作用,召开班会、拓展训练等方式加强学生干部处理一般事务的能力,在提高学生们综合素养的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学院老师工作的艰辛,能够做到换位思考,产生良性沟通,更有利于学校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实施。
(四)全员育人,多方参与。
全方位育人绝不仅仅是高校这一方的责任[2]。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而绝大部分大学生已满18周岁,已然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他们接触的人员除了老师、同学以外,还要接触到校园内其他管理者、社会管理者、各行业的人员、实习兼职时接触到的临时老板、同事等等。这些不确定的因素都为大学生的教育增加了层层的复杂性。其次,大学生接受到的课堂教育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家庭中,家长言传身教,通过自己潜移默化的行为、品质去教育大学生,这对学生的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辅导员老师要重视这一规律,加强家校联系,与学生家长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大学生除了接受书本上的知识教育以外,更重要是接受德育,通过家校联合,双管齐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成为真正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五)在全校树立榜样,发挥模范先锋的引领作用。
榜样的引领作用是具有光环效应的,当学生疲惫、气馁时,如果没有人在身边拉他一把,学生的思想很容易就开始滑坡,起到不可估量的后果[3]。因此,辅导员老师可以用一些优秀毕业生的例子为榜样,激励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邀请优秀毕业生进课堂,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当老师口中的榜样降临在自己身边时,相信学生会很兴奋,自己亲身的实际体验感会让他们走出低谷,让他们充满信心,激发斗志,向自己的人生目标、人生理想蓄势待发。
三、结语
辅导员老师作为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和大学生的接触最多,这种工作特性要求辅导员老师自身首先具备正确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品德修养,才能做到言传身教。在工作中,要加强班、团建设和学风建设;培养优秀学生干部,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家校联合,全员育人,多方参与;在全校树立榜样,发挥模范先锋的引领作用。只有真正做到这几点,才能更好地实际行动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充分运用学校各项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林旻.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探索[J].中外企业家,2020(17):164.
[2] 张奕,黄璟.探究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方法[J].现代交际,2020(10):140-141.
[3] 孟丽婷.浅析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6):122.
苏中新,(1992.10-),男,辽宁省普兰店市,工学硕士,助教,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