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要为社会提供的是技能型的人才,而不是只能工作的人,成才之路并不简单的是让学生拥有一技之长,更应该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学生搭建属于他们的合作平台,运用所学的技能,在沟通、合作、创造、制造等各方面来相互配合,攻克难题,规范操作,体现自我价值,享受成功的喜悦,依靠自己的能力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做出贡献。
关键词:臭氧层破坏 制冷剂回收 职业元素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臭氧总量明显减少,1979年~1990年,全球臭氧总量大致下降了3%。南极附近臭氧量减少尤为严重,出现了“南极臭氧洞”。1989年以后到90年代的前几年里,每年南半球春季都出现很强的“臭洞”,1994年到1996年南极臭氧洞还在扩大。臭氧层的破坏是人类当今所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过度使用氟氯烃类物质是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目前制冷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家用电器(电冰箱、空调器)、商用冷冻、冷藏及医疗、科研等领域,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制冷剂回收是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减少臭氧层破坏的重要途径,是作为空调制冷行业从业人员所应掌握的重要技能。说明制冷剂回收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程内容。
二、课程的设计
课程选题以制冷剂回收技能实训为核心,以任务教学为主线,在老师的联系及带领下,同学们走访了6家企业,涉及家用制冷设备、商用冷库、商用空调三个行业。在累计采访的22名一线技术人员中,掌握制冷剂回收技能的3人;在售后中会进行制冷剂回收操作的1人;愿意深入学习制冷剂回收技能的20人;ODS物质及环保型制冷剂知识了解程度普遍浅薄。
本次课贯彻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融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制冷剂的回收”为教学载体,在课堂中融入了企业项目、行业标准和国际化元素,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动手和交流合作。课堂组织将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对接,将学校与企业、知识与任务、学业与职业进行融合,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专业技能、规范操作的职业素养、团队合作的工作意识和环境保护的情感理念。
三、课程的实施与观察
我们本次课的任务为装配式冷库制冷剂的回收,在课堂中,我们将利用冷库实训模型学习具体的操作方法。以任务驱动法为主体,以小组协作法、学案指导法为辅助,通过“讲练结合、理实一体”的形式来组织课堂教学。1、气体直接回收法及制冷剂回收的安全、规范、操作由主讲教师讲授,采用视频、动画、实物形式展示,并配有视频。企业师傅辅助,学生动手操作,任务评价。2、气液直接回收法采用自学方式,通过网络资源平台、仿真虚拟软件手段,查阅资料完成任务单理论问题,并通过仿真虚拟软件进行制冷剂回收的操作。企业师傅通过现场视频讲授操作的关键点,最后学生操作,任务评价。
本节课有目的有计划的引起学生学习活动,引起学生发展变化和达成学习的结果。该班学生对传统教学模式厌烦,对实践课颇感兴趣,有较强的学习动机,但学生不了解真实的工作现场,对于安全生产及规范操作的认识程度不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薄弱。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积极踊跃参与小组工作,收集有关资料,如制冷剂回收原理,制冷剂回收方法,掌握制冷剂回收设备使用注意事项和操作规范,他们技能水平有了提升,基础理论知识更加扎实了。
四、教学效果
通过对制冷剂回收操作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专业技能的掌控,还有助于学生对于安全、严谨、规范操作意识的提升。学生了解制冷剂回收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当中的应用,课堂中小组活动分了4组,2组和4组进行的是气体回收,1组和3组进行的是液体+气体回收。1000m3装配式冷库制冷剂充注量较大,气体回收方法速度缓慢,液体回收方法因回收不彻底故在实际中不会单独使用,本任务最佳的操作方法应选择液体+气体回收。这节课中每组收获都是颇多:1组学生认识到规范操作非常重要,在实训中,一个阀门操作失误,可能会导致制冷剂中混入空气,在工作中,一定要遵守规范,重视细节。2组学生认为有计划的工作非常重要,他们组这次操作非常顺利,而详细的工作计划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3组学生认为制冷剂回收没能在行业中普及,不是因为这项技能有多难,而是维修人员缺乏学习的机会,他们认为要大力推广,普及这项技能。4组学生认为人们的环保知识和节能意识不够,要增强大家在这方面的认识。通过学习学生具备了安全、良好、规范的操作意识,以及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了团队协作、自主创新的学习意识。
五、教学反思
在做教学设计时融入更多的职业元素、协作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职业素质,在现今的社会更讲求的是团队的协作,创造价值,每个学生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组成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设计中多种元素的融合,课程选题以制冷剂回收技能实训为核心,以任务教学为主线,以网络教学平台、模拟仿真等信息化教学为手段,以校企教师共同组织教学为依托,将企业实际项目植入课堂,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优势互补作用,实现了教室与企业的结合。学生不再对未来的职业及工作环境陌生,调动了他们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生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实现他们的职业人生。
在整个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中,社会力量办学、职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职业教育多种学制的衔接,三位一体的共同发展才能够达到,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目的。以创新思维为导向,抓住德育教育的重点,职业技能教育注重传承,注重实际操作水平;而职业精神的特征是旗帜鲜明地表达所从事的职业根本利益,责任、精神要求。坚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
参考文献:
[1]吴泽球.制冷剂回收及研究的现状和建议[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8年05期
[2]刘宝林,华泽钊.CFCs的回收和再利用研究现状[J].制冷与空调,1995年03期
[3]吴泽球.全封闭制冷设备制冷剂回收研究[J].环境科学动态,2005年04期
作者简介:
夏彬(1981- ),女,河北承德人,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机电技术系高级讲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机械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