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才培养一直是社会的话题,也是普遍高校一直想完成的目标。现在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虽然到现在目前为止,信息技术的定义任没有得到统一,但是针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而言,现在社会人们普遍认可的定义为计算机技术及整合技术,下面本文将针对立德树人和利用信息技术在师生发展以及才培养方面的相关模式进行系统性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立德树人;人才培养
【正文】一、立德树人与信息技术的内涵
1.1立德树人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1]。我国的高等教育也都肩负着,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且高校作为立校之本也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大致能分为:应用型模式、创新型模式、复合型模式等人才培养模式,最终落实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
1.2信息技术的内涵
信息技术作为采集、以及储存甚至加工并交流的信息,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以及手段的体系。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信息技术的内涵,它通常是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方法,其次是手段[2]。方法,是指在采集信息、储存信息,加工并交流信息的过程当中,对信息的媒体应用科学的方法呈现,就是我们所指的智能化技术方法。手段,是指信息媒体,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计算机网络、投影仪等,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经过形态被物化的技术。
二、为什么立德树人和信息技术可以加强我国人才的培养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信息技术在越来越多教育活动当中频繁出现,使人们逐步开始意识到信息技术可以和其他学科有机的利用,不仅能可以使学生素质教育得到提升,还能为国家进行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计算机等多媒体和网络系统日新月异高速发展,为促进学生个性特长,以及个别化的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空间,不断激发学生的思考性、创新性、创造性。这与我国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谋而合。其次随着社会的主义发展,我们需要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这需要我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抓住教育的本质问题,逐步提高学校对于德育的重视,为我国教育的提供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三、如何运用立德树人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人才培养
3.1以信息技术为主,以立德树人为辅,定期对教师开展培训活动
不同阶段的学生如果要想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基本取决于教师的自身信息技术水平,因为是在小学、初中、高中、甚至高校,相关任课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学校也要努力办好家长、学生满意的教育,不断加强教师的道德素质,培养健康向上人格,进而让所教学生不断拥有终身学习和成长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不断担当起时代赋予责任与使命。所以学校应不断加强培育教师要终身学习,为师者先善其德,同时定期针对教师开展信息技术类培训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例如,在小学阶段一般针对小学教师展开的信息技术相关的培训中,最常见的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小组之间进行合作的培训方法。负责此次讲课的老师需要先对接受此次培训的老师进行小组划分,然后每一组的所有成员需要通过合作的方式,对所要研究的课题,进行讨论和撰写,然后在各小组之间进行评比,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当然除了这个之外,负责讲课的那个教师还可以将这种情况,也就是良性竞争,也就是道德素质培养引入到培训当中,这样做也是主要为了培训教师的积极主动性。第二种培训方法是:选择目标进行培养的方法。负责讲课的那个老师可以在小学阶段展开的教学主要目标中,使用模块化学习。
比如说,对负责计算机类的教师进行培训时,培训的老师首先要对此次接受培训的老师,先检验一下他们的基本知识掌握,然后再通过实践的方法完成任务,并写下思想心得。
3.2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信息技术以及道德素质水平
3.2.1教学策略要及时更改
大部分针对计算机提出的一些构想都是依据现实生活为主。因此,任课教师针对学生开展一些信息技术的教育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所属年龄段,选择一些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辅助东西进行教学,这样做也是为了将抽象的一些知识转化实际的、具体的东西,对于理解能力欠缺的学生也很有帮助。同时在信息技术培育的过程中,还要加强道德素养的培育,给学生之间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让教学引导学生学习,从而可以更好的对这种信息技术学习。
例如,当任课老师在讲到电子邮箱的用户名以及密码的时候,可以举例就是,我们平时如果订阅了一份报纸,当然每天都会有送信员会送到相应的地方,也就是信箱,每个信箱都有专门的编号,每个报箱上都有锁,要想取得这份报纸就必须首先知道他的编号,然后再用相应的钥匙打开,然后才能取得到。网络中于报纸性质其实很相似,就比如,我们所说的电子邮件的用户名跟密码,从实际上来说也就是报箱的编号以及钥匙,用户名就代表我们使用的电子邮箱的那个编号。密码就代表我们去打开电子邮箱的钥匙,如果要想打开电子邮箱就必须有用户名和密码,我们才能打开邮箱去工作。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和研究,进而从信息的世界不断加强学生对于现实生活的理解与思考。
3.2.2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科技发展快速的今天,在当今社会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越来越多高科技产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现在大部分学校都已经配备了计算机设施,例如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学生的视觉有了很大启发,进而使多媒体产生巨大的优越性,可以向同学们展示图片、视频、演示动画,还可以加入一些文本资料,便于上课阅读,还要逐渐转变课程的理念,以学生为本,在新课改以来,不断贯彻核心理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切为了学生,要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不断完善独立人格,不但加强其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涉及到对视频《传承经典文化》的讲解的同时,教师可以先制作精美的PPT,然后找一些相关的视频,可以在课上进行播放,并邀请学生一起跟老师跳一些中国古典的舞,然后安排学生进行一场中华文化之旅,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让学生现场进行搜索“中国的经典文化有哪些?”升华了学生的思考,小组内进行分析讨论,然后开始让同学们进行畅所欲言,学生的思想表达能力以及计算机媒体的使用技能都得到了升华。
【结束语】综上所述,对于教师而言,如果要想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关键在于要针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以及思想道德教育。学生由于年龄、知识面的制约,相关学习体系并不完善,因此,要想为国家、社会培养人才,就需要教师、学校从立德树人以及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出发。
【参考文献】
[1]刘丽杰,路阳,刘英楠,高军,曹洪军.农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6):86-88.
[2]左海春.“互联网+”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创新创业精英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2):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