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入诗意,讲演诵读串古今 ——“览今怀古”类古诗文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期   作者:林燕群
[导读] 本文聚焦古诗教学中理解与感悟、体验与想象的难点
        【摘要】:本文聚焦古诗教学中理解与感悟、体验与想象的难点,从课标中对应年段要求入手,以校本古诗文教材中高年段“览今怀古”类古诗文的教学实践探究为例,阐述如何组织学生开展主动探究学习,打通古今历史背景认知的壁垒,走进文本创作的时代背景,促进学生深入探究诗意、体悟情境的教学目标达成。
        【关键词】:古诗文   情感体验   文本探究   表演
        长期以来,由于古诗文创作的时代背景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背景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便很难通过想象、通过单一的抓关键词朗读来体味情境,更不要说能体验古诗文中传递的情感了。尤其是遇到运用典故、创作背景比较复杂的古诗文,学生就更难理解了。这类古诗文在理解时不仅要考虑作者的创作背景,还要考虑作品中的典故出处和含义。
    一、研读教材,发现情感体验的障碍
        结合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各年段诗歌教学的要求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一书中的评价指标,笔者发现情感体验一直是教学古诗文的重中之重,低年段要求初步体验,中年段要求通过想象在诵读中体验,高年段则要求将情感体验以外显的诵读体现,要求越来越高。
        从主题上来看,“览今怀古”这个主题的古诗文基本都是写作者来到一个地方,由眼前所见的景和所想的历史往事,抒发了一种对现实的感慨。我们学校自编的古诗文校本教材为五年级设置了一个“览今怀古”的单元,共有以下四首古诗词:《蜀相》、《登金陵凤凰台》、《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研读教材,我们发现这一组文本中都蕴含着历史典故。对于学生来说,打通古今的历史背景,是孩子情感体验的重要前提。那么,教师需要通过什么教学策略才能促使学生走进诗文中的历史呢?笔者以《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为例在自己所带五年级一个班里进行了突破尝试。 
        二、成立小组,带动文本探究的兴趣
        到了五年级,我们班对20分钟的校本古诗课堂进行了小组承包教学(班内分成8个学习小组,每组约5-6人),每次的古诗文小课由一组来教学,提前备课,可以请老师作外援或到其他组招兵买马。小组教学任务便是引领全班学习古诗文校本教材中的一首古诗文。整个教学的过程其实也是该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的过程。一想到即将成为小老师,孩子们主动探究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针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轮到教学的小组进行了前期资料搜集的分工,从字词句的解释到历史典故和作者人生经历等内容,他们落实到了每个组员,并进行资料的汇总,最终确定教学内容。于是,原本是教师需要讲解的内容转化成了小组主动合作探究的课前准备过程,小组成员的探究为后期的理解诗意乃至向全班讲解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讲演结合,呈现时代背景的传奇
        内容确定后,智囊团小组在错综复杂的历史典故、时代背景和人物经历方面资料呈现的形式方面进行思考,需要以怎样的形式才能吸引同学们更快地进入作者的世界呢?比如关于南宋那一段特殊的历史,比如关于南宋朝廷主战主和的派别人物关系,还有那出自三国的典故。于是说书和表演成了他们尝试的路径。
        针对“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中的典故,他们小组采用两人合作说书的形式,将复杂的历史故事娓娓道来:
        A:话说当年曹操率大军南下,与孙权对垒,只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便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刘景升就是刘表,豚犬就是猪狗的意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
        B:很简单呀!生儿子就应该像孙权那样有出息,刘表的儿子就像猪狗。
        A:啊?这不是骂人吗?一边是超级欣赏,一边是超级鄙视。那刘景升的儿子做错什么啦,他非要骂人家是猪狗?
        B:你别急呀!曹操又没说你。话说刘表去逝后,他的儿子刘琮登上皇位,曹操率大军南下攻打荆州之时,刘琮与一帮大臣商议后,没有与曹军对抗就自动投降了,这就叫不战而降,很让曹操看不起。


        A:那孙权呢,曹操为何如此欣赏他呀?
        B:话说孙权十九岁继承父兄之业统治江东,占据东吴地区为王,有一次,曹操南征,给孙权写信,表示一定要打下东吴。孙权却完全不怕号称有八十万大军的曹操,有意与曹操决战。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后,孙权与曹操多次交手,各有胜负。所以,虽然曹操和孙权是死对头,但他仍然欣赏孙权的胆略和气魄。作者是借曹操之口赞扬孙权。
        A:哦,原来“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还有潜台词啊,古人比我们聪明,说话只说一半不仅能表扬别人,还能骂人。
        B:你文明一点好不好,这叫批评。
        A:那作者想批评谁像猪狗一样呢?真的是刘琮吗?那刘琮比他早出生那么多年,与他无冤无仇,至于吗?
        B:看了下面这出戏你就明白了。
        他们又通过小组合作,将艰涩拗口的背景资料改写成多幕剧本,呈现了当时复杂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人生经历、创作背景。以下附某一幕的内容:
        第三幕
        地点:镇江北固亭
        人物:辛弃疾、小兵
        幕启:辛弃疾正独自站在北固亭上望着远方,一位士兵正在巡逻。
        士兵:辛大人,您怎么一个人在这?
        辛:这座北固山,历来就是一个军事要地,想当年, 孙权在这里建功立业,也是占据着江南这一方土地,你看,这北固山南面还有他当年建来抗敌的城墙。孙权从来没停止过对抗曹操,这样的胆略连曹操都佩服。现在我大宋也是占据这一片江南,可是我从这里看到的是金兵已经占领了我大片土地。江南说不定也会保不住啊!形势让人担忧啊!
        小兵:大人,您说,要是当今皇上也能像孙权那样有勇有谋,坚持抗金,保护百姓,该多好啊。
        辛弃疾(语气慷慨激动):可咱们的南宋朝廷却没有孙权那么勇敢,他们一再妥协退让,看看这苟且偷生的日子。我是快看不下去了!这些日子以来,我总算懂了:他们只是想利用我笼络人心,而不想让我带兵杀敌。
        小兵:可是,大人,我有一点不明白,当朝宰相不是也想抗金吗?您何不投靠他呢?
        辛:宰相大人好大喜功,一心北伐却不考虑后果,我们现在不能以卵击石,而是要先壮大军队再与金人对抗。再看看他任用的那些人,根本不能带兵打仗。唉!我提过多次建议,可是宰相大人毫不理会。
        小兵:大人,事到如今,您也别太忧虑了,是朝廷昏庸无能,不给您机会呀!
        辛:唉!多想去战场驰骋一番,而不是在这里眼睁睁地看着北方的百姓流离失所。我这一辈子一心为国,本想借此机会收复失地,现在看来,这愿望不知何时才能实现呀!(配乐吟诵):“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在以上小组合作表演过程中还将古诗的朗诵放在了具体的情境之中,不仅一下子就让学生以直观的形式走进了纷繁复杂的历史,还顺其自然地促使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之上用外显的诵读呈现了词人的忧国忧民,真正让学生走进了词人的心境中。至此,情感体验以生动而深刻的方式得以实现。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形成高年级学生学习“览今怀古”类古诗文的策略: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学习背景资料,再根据创作背景和内容理解的难点进行讲故事、表演等学习方式呈现历史背景和典故,尤其关注在情境中有感情诵读,进而促成学生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汉语·阅读》,吴忠豪、唐懋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