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一、 多彩活动,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是文章的源泉,真情是文章的生命。现在孩子们的作文,总难感受到那淳朴的童真,童趣、童情。可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阶段中高年级的重点,《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也就是说写作内容要来源于生活。为了让学生写真实、真想法、真感情,教师们都在乐此不疲的奋斗着。
我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写作积累素材。如重阳节时,我们布置学生为家里的老人做一件事,于是就有“我为XX做XX”的作文。口语交际中有一段是让学生推销自己的玩具或书籍,与其让学生空口说白话,还不如来个“实战演习”,于是就开展了一次“跳蚤书市”活动:
孩子们将把家中闲置的、有再利用价值、干净卫生的物品(玩具、文具、书籍、光碟、衣服、小动物等均可,经营项目不限)拿到“市场”上自由交易,可买卖,也可交换。
活动要求:
1、跳蚤市场活动请每位同学踊跃参加,提前将自己准备出售的商品拟好价格,贴好标签。 学生带来买卖的书籍等物品不得具有危害性(如刀、玩具枪等危险物品)。建议提前准备好零钱包,可以自己画上海报打“广告”;也可以同伴合作进行现场交易。
2、由于买卖、置换的都是旧物品,本次活动要求合理定价,单件商品价格区间1元-10元,不得超过10元。商品定价以元为单位,不出现元角换算。
本次活动既完成了口语交际的训练,又为学生习作丰富了素材,在情景模拟中培养学生与不同人交往的能力,掌握与人交际的技巧,同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思维及社会综合实践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二、支招仿写,授以写作方法。
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写作文,很多方法和技巧根本没有,因此例文就成了他们学习的模本,在每次作文时,我们都会寻找同类文章,让学生仿写。
(一)谋篇布局
三年级的孩子写作文还缺少段落意识,许多孩子在写作时从头到尾都不分
段,谋篇布局的意识很差。于是作文时,我们就领着学生一起回顾要写的内容,列出写作提纲,教给孩子如何谋篇布局。
《 》作文谋篇
——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
第一段:交代文具的来历,或特点。略写(50字以内)
第二段:外形、(色彩、形状)结构,按顺序介绍。详写(100字以内)
第三段:用途(能为人们做些什么)。合理想象,写具体、生动。详写(100字左右)
第四段:抒情或总结,突出中心。略写(50字以内)
(二)仿写课文片段
学了《北大荒的秋天》一文后,引导学生感受北大荒的秋天的美,让孩子们学习仿写《秋天的校园》,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跟学生提炼中心句,让学生观察秋天的校园,用一句话来赞美一下校园的秋天。围绕这个中心句,模仿《北大荒的秋天》写一写校园的景色。毕竟是三年级初始作文,孩子的创新根本没有,能够仿写,并达到一定的要求就相当不错了。于是就有了以下的文字:
校园里的风景真美呀!高大的芭蕉树摇晃着大大的叶子,发出哗啦啦地笑声;挺拔的翠竹伸出碧绿的手臂,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枫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小朋友的心都燃烧起来了。
随后,我又引导孩子观察北大荒的秋天的谋篇布局,完成了由段到篇的转变。
校园的秋天
九月,从第一朵桂花开了开始,校园的秋天也就来了。
成片的桂花开了,露出一张张金灿灿的笑脸;翠竹在风中摇动着身体,就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枫树叶子全都红了,红的像一团团火,把人们旳心都红燃烧超来了。
校园热闹非凡。走进校园,能听到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到了课间同学们玩的可真高兴呢!瞧,低年级的小朋友们在小花园里玩“小鱼、小鱼快快游”的游戏。两个“捕鱼人”搭起一张网,准备捉“小鱼”。“小鱼们”欢快地在网下游来游去。“捕鱼人”一看“小鱼”要上钩了,就唱起了童谣:“小鱼、小鱼快快游,游到我的网里来……”“小鱼们”听到童谣就急急忙忙地钻出网。钻出来的“小鱼”笑了,没钻出来的“小鱼”也笑了,“捕鱼人”听了笑得更开心啦!
啊!校园的秋天真美呀!
(三)学生习作片段
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孩子们玩的尽兴,老师也不会放弃这个练笔的好机会。可是对于刚上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要写好一篇这样的作文是非常困难的。但是要写好一段还是大有人在。我就选择一些好的句子和片段,以此作为蓝本,让学生模仿写作。
《有鹅鼻嘴公园》作文支招
题目:秋游鹅鼻嘴公园、游鹅鼻嘴公园(可以是自己的有创意的题目)
开头:
又到一年丹桂飘香季,我们三到六年级同学来到江阴鹅鼻嘴公园参加综合实践活动。
正文:(至少分两段)
山路崎岖
来到鹅鼻嘴公园,我抬头一看,好高的一座山啊!山上树木葱茏,景色怡人。我们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路边的景色让人目不暇接。一条石块铺成的小路,沿着山坡一直延伸到山顶,我们沿着山路往上爬。虽然是平坦的石头路,但是因为有坡度,同学们个个累得气喘吁吁。终于到了山顶,我向远处眺望,宽大的长江印入我的眼帘,长江上的轮船来来往往,一幅繁忙的景象。
防空洞
走过一段陡峭的石阶,我们来到防空洞前。进入防空洞,眼前顿时一暗,要不是顶上昏暗的灯光,我们准会撞在墙上。转过两个弯后,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条又窄又长的甬道。我们排着对两个人并列走正好可以通过,这时迎面走来了一群老爷爷、老奶奶,同学们礼貌的打招呼,并侧身让他们通过。一时间,同学们的招呼声、爷爷奶奶的赞叹声、欢笑声回荡在整个防空洞中,给这个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增添了新的活力。大约走了5分钟,看到一丝亮光,出口就在眼前。
结尾:
走出洞,太阳落山了,老师组织我们要回家了,可是我们还是恋恋不舍。
江阴鹅鼻嘴公园真是与众不同啊!
一天下来虽然很累,却依然挡不住出游的好心情,这真是一次难忘的郊游啊!
三、多元评价,激发写作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也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也就是顺应儿童的天性,不拘形式,自然写作。我们对学生习作,也都是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和放大学生的一段通顺的句子,一个用得准确的词语,一个没有错误的标点符号等,给学生鼓励。我借鉴管建刚老师的做法让学生写“每日简评”和“每周一稿”,将好的作文和片段选出来尝试编辑了班报。“每日简评”和“每周一稿”得5星的都有机会上我们的班报,会发征稿证书,习作写得好的会出现在作文支招上,并在班上朗读,在黑板报上张贴。让学生在一开始写作的时候就有兴趣、有信心、有热情、有勇气,在没有压力、没有模式的前提下,充分想象,自觉表达,打下良好的写作基础,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