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访”活动常态化的今天,笔者在实现工作中却发现了一些非常令人担忧的现象:有些老师把听课活动只是当成领导安排的一件常规工作,以致于出现马虎应付,做其他事情者有之;只当“记录员”者有之;不知道听什么、要怎样听者有之;不参与评课或评课时无话可说者有之……种种现象表明,要想让听课、评课活动在成就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真正取得实效,作为一线教师,加强听课、评课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建议同行不防这样对待听课、评课活动。
一、首先要在思想上变被动为主动,明确听课、评课活动的真正目的。
“比访”活动不是一阵风,听课、评课也不能走形式主义。我们好几年前接触的新课程中就已很明确地强调了教师要互相听课、评课,其目的就是让教师通过该活动,达到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促进自我反思,以此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就是说,听课、评课活动是煅炼教师基本功,提高教师素质,成就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必要的而且是很有成效的途径,我们为何不好好对待和珍惜呢?
二、其次则是要从行动上正确对待听课活动。
1、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明确该次听课的关注点。
熟悉新课标、新教材,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明白这节课编者的意图与教师拓展的空间,明确教学目标,熟知本节课教学重、难点,掌握教育对象当前的智能和技能情况,尝试构想教者可能设计的课堂教学预案,从而粗线条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为听课提供一个参照体系。另外,我们还要根据各人每次听课的目的不同,确定该次听课的关注点。
2、课中运用多种感官和大脑思维积极地参与听课,要努力做到z听、看、思、记有机结合。
在听课中,不要随便分心,特别是不要因老师谈到了某个自己熟悉的问题,而忍不住与周围同学交谈。因为这样既打断了听课思维,同时又有可能错失重要的信息,影响其对教学的整体认知与评价。听课时一定要运用多种感官全身心投入,静心聆听,仔细观看,积极思考,做好听课笔记。那么,在听课过程中,应该听什么,看什么,记什么呢?笔者建议:
“听”主要是听执教者开始时是怎样引导复习旧知识的,是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导入新课的;新课中是怎样启发学生思维,组织学生讨论问题、交流学习情况的,是如何具体指导学法的;最后又是运用什么方法巩固、拓展新知的。
“看”既要看执教者的板书、教态、肢体语言,看执教者使用的教具、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时间的分配等等,赏析执教者的组织能力、调控能力、教学机智以及练习设计等等,又要看学生的表情、板演、练习,观察学生的参与、交往、思维和情绪状态,还要重点看课堂上师生是如何交流、互动的,透视教与学的结合点,了解师生共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气氛。
“记”则要做到详略得当,有重点。比如说教学过程可作简明扼要的记录,而讲课中符合教学规律的好的做法或存在不足的问题则应该详细记载,并加批注。在听课过程中,感到疑惑的地方或对某个问题区别于执教者的想法,或遇到自己特别感兴趣的某些细节,以及在聆听中可能萌发的思想火花等等都应该及时物化到笔记本上。
3、课后要趁热打铁,及时与执教者和学生交流,收集相关资料,整理好听课笔记,理顺思绪,物化听课心得。
笔者认为,听完课后,再在教室多呆几分钟,与执教者和学生交流交流,请他(她)们谈谈对这节课的收获与不足,统计学生对这节课的满意情况和目标达成情况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只有重视收集课堂反馈信息,获取全面的、真实的课堂表现,才能获取第一手的材料,从而为客观、公正、全面地评论一堂课奠定基础。
一节课认认真真地听完了,大家肯定有许许多多的想法,有对执教者教的评价,有对学生的学的看法,还有自己从听课过程中获得的启迪等等。这时,请赶快拿起你手中的笔,让你的思绪凝于笔端,物化你的心得。只要这样长期坚持做了,何愁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专业得不到发展呢?
三、最后还要摆正心态,运用现代教学新理念,拿捏好课标准,客观公正地参与评课。
在实现工作中,我们既应该主动积极地去多听同事的课,又要努力做到客观公正地参与评课,让听与评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只听不评是形式主义,既打消了执教者的积极性,又影响了听课者在执教者心目中的形象;光评不听则是无的放矢,乱弹琴。
在评课中,到底应该怎样做呢?我们应该尊重执教者,先认真听听他(她)的课前预设、授课感受以及自评。再依据教育教学理论和课程标准,敞开心扉,真诚地、实事求是地说出自己的听课感受。可以说这节课的特色,也可以说这节课的不足之处,还可以说听这节课受到的启迪与所学到的经验,说自己的思想与建议等等。另外,还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一定要虚心聆听别人是怎样评课的,必要时还应该作些记录,学习他人的点评角度;学习他人独树一帜的思维方式;学习他人如何组织精辟的、让人易接受的评语等等。
总的来说,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听课和评课能力,才能让听课、评课活动成就我们的专业成长。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听课和评课能力呢?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活动中,善于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在改进中求发展。在实践中去总结经验,又把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