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分析 赵婷婷

发表时间:2020/8/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3期   作者:赵婷婷
[导读] 应用题是现在小学生最头疼的一种题目,尤其是中高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应用题晦涩难懂,因为现阶段年龄的学生并理解不了其中的问题所在,关于如何提升学生解决应用题,还需要教师进一步研究教学方法。本文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性进行简要分析,提出现在教学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了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来培养小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赵婷婷    云南省广南县五珠乡中心学校  云南  广南  663300
【摘要】应用题是现在小学生最头疼的一种题目,尤其是中高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应用题晦涩难懂,因为现阶段年龄的学生并理解不了其中的问题所在,关于如何提升学生解决应用题,还需要教师进一步研究教学方法。本文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性进行简要分析,提出现在教学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了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来培养小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教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思维开发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185-01

        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学在社会上的位置越来越高,所以要培养小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但是小学中的应用题是做题中的难点,经这点问题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运用数学得心应手。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性
        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是为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应该避免纸上谈兵的现象出现。而学习数学知识也不例外,也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我国教育局还明确提出过相关要求,由此可见国家重视对学习成果的运用。然而这也是为了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未来的人才选择是要求综合实力的,那些只会学、不会用的学生是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性[1]。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受传统教学方式和旧教材的影响
        现阶段的研究表明,一个学生解题思路的高低,是和教师有很大关联的。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解题思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由于忽视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使得学生的思维模式也受到了严重影响。一节课45分钟教师都在传授学生解题技巧,虽然这种方法也能帮助学生解决应用题的难点,但是这种方法过于枯燥无味,很难吸引学生全神贯注[2]。
        (二)小学学生数学应用题训练较少
        学校的考试对应用题的考试范围少,这也就使得教师在应用题的讲解上并不重视,现阶段应用题不仅是学生的难点,也是教师的难点。加上应用题的字数比较多,内容也繁琐,而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都不一样,教师在讲题时,需要费很多时间为学生授业解惑,还要保证每个学生都对应用题理解,这样的教学效率比较低,也就造成了教师忽视应用题的讲解,自然也就造成学生的理解能力低下。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数学学科的难点就在于有较强的抽象性与复杂性,也使得很多学生都对数学有厌烦心理。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不够成熟,理解能力低下,如果在课堂上教师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会使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大打折扣。所以在教学模式上要新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则会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应用题[3]。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口算乘法的初步认识。这类的应用题比较难懂,经调查发现,学生在做口算乘法类应用题的错误率比较高,比如一道题是这样的:一段公路路长400米,已经修了240米,剩下的计划4小时修完.平均每小时修多少米?学生在看到这道应用题的时候已经被题目转晕了,所以教师应该开发学生的思维,在黑板上画出一条铁路,将修完的铁路做出标志,教师可以将数字变小,让学生在理解上可以减轻负担,然后利用教室里现有的教材做工具,想象这就是一条铁路,使抽象的问题变成现实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理解这道应用题的含义,从而创新思维发展。
        四、小组合作交流与沟通,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在课堂上,必要的交流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多于学生沟通,听听他们的想法,这样才能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疑惑。例如:“三角形类型”这堂课上,教师便可以将学生分为组,以组的方式进行探讨,在分组前教师可以多准备集中三角形的形状,发放给学生谈论。因为每个学生的思维模式都是不同的,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发表出自己的观点,就可以将学生的思维进行互补,在一些难度系数较大的应用题上,教师可以采用与学生共同探讨的方式解决问题,如此一来既解决了学生的困惑,有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在分组模式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交流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提高。另外在分组交流中,学生还可以思维互补,上文中提到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同,在交流时学生可以学习别人思维上的优点,从而与自己的想法结合。所以组合作交流与沟通,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结束语: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的难点。在以后的考试中还要多安排应用题的出现率,让教师重视对应用题的讲解,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另外现在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数学也是为了以后生活的实际应用。教师在传授知识时注意与学生的交流,及时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和小组合作交流与沟通,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是现阶段帮助学生理解应用题的主要方法。
参考文献:
[1]吴燕.关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的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2018(41):133-134.
[2]刘锋.对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分析[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3):147-148.
[3]张梦敏.小学数学应用题微课设计及实施研究[D].宁夏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