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0/8/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3期   作者:蒋芹红
[导读]

蒋芹红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第九小学  5630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188-01

        计算类教学既是数学学习的开始,也是至始至终贯穿数学学习的,研究如何提高学生运算能力也是非常有必要和有价值的。
        探究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们到底是在探究什么?我从一个简单的算式开始思考,一个简单的算式是由数和运算符号和连接符号组成的等式,如:12+3=15。要想让学生明白怎样进行计算,首先,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数,数是从哪里来的。什么是运算符号,运算符号的意义是什么?这是数学运算的根本。其次,再根据运算符号的意义掌握怎样进行计算,结果写在哪里,得到的等式表示什么意思。这是数学运算的本质。最后,还要尝试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学这些,这些有什么用,这就是数学的运用。基于以上几点,作为一个一线教师我有了一下关于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想法。
        一、数学运算的根本
        数学运算的基础是数字运算符号以及等式。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数感,那么认识数就是数感的开始。学生一年级认识数字的时候,很多学生已经会读会写会简单的计算,但是他们对数怎样来的并不了解,只是机械的进行计算。教材主题图从人数过度到一个平面圆片再到数字,就是认识整数的开始,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把这样整个的物体用整数表示出来。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初步给学生建立起整数的概念,并在之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感受整数的特征。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也是一样,从分数的来源讲起,当物体不足一个时,我们就可以用分数表示。教材的编排是从生活中具体的物体到平面的图形最后再到分数。后面包括小数的认识百分数的认识等等都是这样。我想教材这样编排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知每一种数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希望学生能从生活经验中感知数,更好的理解和认识数。
        运算符号。小学阶段我们见到的四种运算符号都有其特有的意义和作用,在每一次新的运算符号教学时,都值得重视,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这个运算符号应该怎样进行计算,还应该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计算,这样计算的原因由符号的意义决定的。比如,一年级的加减法的时候,我们告诉孩子们当我们想把两个或者多个数字合起来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加号连接,加号的意义合起来。减法则刚好相反,减法是表示分出去。乘法是多个相同的加数连加时的简便算法,强调相同加数。除法也和乘法相反,表示的是平均分,每一份最后得到的数量是一样的。这样强调每个运算符号的意义,不仅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的方法,也教会学生在碰到解决问题时应该怎样列算式。所以,运算符号的深度讲解也是教学时必不可少的。
        连接符号和等式,是数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常见的等号是指等式左右两边相等,在实际运用中要注意左右两边相等吗?或者说怎么做才会相等呢?这不仅是检验运算的思路,也是在列方程解决问题时的核心概念。由此可见以上三点数学根本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重视的,也只有做到、做好以上三点,在后续的计算教学中才能让学生学得更轻松。



        二、数学运算的本质
        数学运算的本质是利用运算符号的意义对数字进行计算,完成等式。几乎老师们的教学重心都在该部分,毕竟学生要算对才能得到分数。也是由于这样很多老师一味的追求算法,忽视了算理,其实在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和运用算法更加有效。
        首先,数据来源贴近学生。我认为任何算理的理解都可以和生活经验挂钩。记得一次在我工作后,我妈打趣说:你小时候数学也不好啊,每次算数都算不明白,但是只要一给你转换成钱,你算得比谁都快!这句玩笑话确实给了我启示,书本上的数字离我是远的,我不知道怎么去算。但是生活中我们常常和钱打交道,所以换成钱了,我就会算。在我们的教学中也是一个道理,我们在课前的备课阶段就要选好素材,创设合理有趣且接近生活的情境,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理解算理,所有的准备都是站在学习主体的角度进行考虑,这是备课贴近学生。
        其次,学法贴近学生。任何成功都是对学生的正向激励,所以要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拿到算式,我常常会让学生先试算,希望他们能利用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解决新难题。独立思考的时间之后我会提醒完成的同学想一想你能把你怎样算的过程给同学讲明白吗?对于未完成的同学我会提示他们:这样的算式我们没有见过,但是我们可不可以转换成我们学过的算式啊?这一次再留时间给他们思考和完成。接下来就是开展小组学习。组内共同探讨探究新知识或者是优生带差生学习新知识,再在班级分享的过程中互相质疑,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换成主动学习,为各种学段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尝到数学的甜头。
        三、数学学习的作用
        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肯定心里都在想,数学学了有什么用?所以,教学中还要解决学生这样的困惑。学习知识的运用在生活中很常见,不管是常见的计算问题还是买票租车的优化问题,都是日常生活中必备的生活技能。从生活走向数学,再从数学走向生活是我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基本思路和根本目的。
        数学思想的作用又要怎样告诉学生呢?数学思想会影响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也会给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但是这数学思想的作用又要怎么告诉学生呢?我还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在教学“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我将课堂目标放在了课件的首页,在课堂小结的时候问孩子们还有没有什么问题时,一个小女生站起来问我:老师,这个转化思想要怎么用啊?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就是刚才计算的时候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看到孩子略带疑惑的点头之后,我便问她:语文老师让你们背诵一篇长长的课文,你通常都是怎么做的呢?她答到:我都是一段段的背的。我顺势接到:那就是转化思想的运用啊。生活中用到转化思想的地方非常多,可能很多时候你用了你都不知道,今天你们回去就去找找哪些事情你用了转化思想,明天来说给我们听一听。就这样孩子们好像每次学到相关知识的时候,总想分享一下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情况,这也是带着数学的眼光在看世界。
        总之,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还要从运算根本出发,抓住运算的本质,利用生活实际找准切入点,有机的将生活实际和数学知识结合,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生成功自信心,用爱心贯穿教学始终,定能硕果累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