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黄彩洪

发表时间:2020/8/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3期   作者:黄彩洪
[导读] 数学学科是初中阶段教学的主要科目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做好数学学科的教学,对提高初中学生综合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以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一章教学内容为例,就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谈论。

黄彩洪   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上护中学  516700
【摘要】数学学科是初中阶段教学的主要科目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做好数学学科的教学,对提高初中学生综合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以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一章教学内容为例,就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谈论。
【关键词】初中数学;多媒体;问题;实践操作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155-01

        接下来,本文将以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一章教学内容为例,从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利用问题引导、培养学生探究学习思维,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加深学习体验等几个方面,对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进行研究论述。
        一、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也是学习知识的最好老师,只有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十分关键的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越来越被广泛运用,并且也推动了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进步。多媒体技术集合了动画、声光、图像、色彩、视频等多种资源为一体,可以生动形象的展示知识,演播教学过程。大大活跃教学氛围,让教学过程变得有趣、新颖,富有活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丰富而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激活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在利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带动下,会给学生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知识的体验也更加深刻。
        比如,在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章节《多边形及其内角和》中“多边形”一课教学中,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多边形及有关概念,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区别凸多边形与凹多边形。在本课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现实世界中各种各样的多边形实例图片,创设一个多边形世界的情境。如,魔方、蜜蜂的巢穴、建筑屋顶、各种形状的家具等等。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观察,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体,了解多边形及其内角、对角线等数学概念,学会区分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以及正多边形要求的条件等知识。
        二、利用问题引导,培养学生探究学习思维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思维。初中数学教学的任务,一方面是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理论知识,如数学概念、定理、计算方法等。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在把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探究学习思维。而且,就初中数学这门课程的特点来说,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指导学生不断发现、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说问题在数学学科中无处不在。


因此,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可以通过巧妙设计问题引导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思维能力。利用具有悬念和趣味性问题的启发,引导初中学生在学习中大胆探究、深入思考,主动探索数学新知识,并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章节《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中“三角形的边”一课教学,是在了解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基础上学习的,学生虽然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边,但三角形“边”的研究却是学生首次接触。本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指导学生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学会用符号、字母表示三角形,按边的相等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理解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性质,初步运用这些三角形的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本课教学中,为了启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探究学习思维和意识,我们就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三角形分类以及分类的标准是什么?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相加之和与第三边相比有什么特点?在问题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初步感知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认真观察、验证,最终自主探究得出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三、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加深学习体验
        无论是哪个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把知识能够实践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初中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还要进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把数学知识实践运用的能力,加深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在教学实际中,初中数学教师要摒弃以往那种“满堂灌”的固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中进行认真分析、思考数学知识,并抓住数学知识与实践运用之间的联系,真正把数学知识学以致用。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效记忆和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而不是对数学知识点单纯的死记硬背。
        以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章节《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中“三角形的外角”一课教学为例,本课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外角,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并学会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决问题。在本课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一开始我并没有直接给学生抛出有关知识点。而是指导学生结合之前已经学习过有关三角形的知识,自己动手画一画,摆一摆。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仔细观察、探索分析,归纳总结出三角形外角和外角的性质,把数学知识与实践运用联系到一起。
        结束语:
        总而言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应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积极培养学生探究学习思维,加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和体验。
参考文献:
[1]崔海军.新课改下多媒体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6):152-153.
[2]于文竹.新课改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20(08):104+102.
[3]王德海.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2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