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一轮课改下,初中数学课中逐渐强调对初中生核心素养的合理培育,很多的教师开始加强对核心素养的解析和应用,但是又担心新教学模式会增加风险,让初中生的成绩下降。从当下的情况看,教师还是应该对核心素养加强理解,并在初中数学课中,对核心素养加强落实。本文分析核心素养下,如何对初中数学课实现高效化构建,希望对初中数学课的高效教学是有一定帮助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高效课堂构建
前言:数学本身是基础性学科,对其他理科的学习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很多的初中生对数学概念难以理解,主要是因为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不足,无法对书本上的数学知识形成非常深刻的体会。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要加强对新方法以及模式的探索,结合当下时代的新方法以及理念,对初中生的数学素养进行提升。
一、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课高效课堂的构建要点
数学课程的目标是锻炼初中生的逻辑思维以及探究能力。刚刚开始在逻辑思维方面起步的初中生,对数学概念进行理解的能力还不是非常强。教师要注重对核心素养的引入,让初中生可以形成不错的思维[1]。全方位锻炼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发现以及解决数学问题,对初中数学课形成长期浓厚的学习兴趣。毕竟初中生在数学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力,教师要借助适当的手段,将知识点连接为一个体系,让初中生对这些知识点实现构建,在脑海中形成知识系统,让数学学习更加高效化。
二、初中数学课中核心素养的发展现状
新一轮课改下,核心素养是教学的重要导向[2]。但是目前来看,多数的教师还是受到传统手段的影响,对核心素养并未达到应该有的重视程度,一些教师担心会影响到初中生的成绩,所以采用的教学手段是比较陈旧和保守的,并没有对新方法展开应用,认为将核心素养引入到教学中,会导致初中数学课面临着失控的情况,初中生在其中会无法掌握要点。
三、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课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探究教学法的应用
初中数学课中比较常用的模式,就是教师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灌输,这样的方法让初中生非常被动,很多时候无法跟上教师的节奏,对数学学习很难形成长期的学习兴趣,影响到学习的实效性。而初中数学课中,随着新课改落实,一些教师开始运用探究教学,为初中生提出一个课题。将初中生分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对书本的知识形成系统性理解[3]。这样初中生不仅对知识点印象更加深刻,还能将知识点连接起来,对数学知识真正实现掌握。
比如对“二次函数”展开学习的时候,初中生以往接触过一次函数以及一元二次方程,教师可以组织探究学习活动,为初中生提问:二次函数y=ax2+bx+c有什么性质?可以形成什么样的图像?将初中生分成不同的组,结合之前学习的内容,分别展开探讨。最后各个小组可以得到一些探究结论,教师进行总结以及点评。借助探究教学,初中生可以对新知识的原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与以往的知识建立联系。
(二)实践教学法
数学之所以难学,抽象是主要的原因,尤其是初中生思维不是非常成熟,很多初中数学课中的例题和公式,对初中生来说理解难度太大。教师要适当组织实践活动,让初中生将初中数学课的内容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借助生动的例子,强化初中生对这些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对数学知识形成抽象化的认知。教师可以为初中生创设情境,让初中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比如“旋转”的学习中,可以让初中生对生活中常见的中心对称现象进行列举,比如电风扇的扇叶、车轮胎,初中生对这些物体的特点进行观察,并探索是哪些平面图形,经过旋转之后形成,找到其中的旋转中心。教师可以与初中生一同探讨,中心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三)发散式教学
初中数学课中无论是对公式展开学习,还是不断积累知识点,都要对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进行理解,这样初中生才会明白数学的本质,对数学问题展开思考才会更加容易。教师要注重对初中生发散思维的激发,让初中生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展开分析以及思考,理解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对以往学习过的一些内容进行巩固,降低初中生本身的学习负担,让初中生可以在知识点之间进行自由推导和探索,锻炼初中生的思维品质。
结论:总之,初中数学课中,教师要将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主要导向,注重对初中生的思维引导,让初中生主动对一些数学问题展开思考和分析,让初中生掌握多样化的学习手段,发展良好的数学思想以及发散思维,教师要在初中数学课中,采用多样化的手段,实现对课堂的高效化构建。
参考文献:
[1]林子安.造氛围、搭平台、蓄动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路径探究[J].华夏教师,2020(15):20-21.
[2]石拥军.探究初中数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以“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为例[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5):209.
[3]薛德军,李继慧.初中藏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提高对策——以甘南藏区藏族中学为例[J].甘肃高师学报,2020,25(02):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