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吸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时期,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发生改变。当今社会需要的都是全面发展的人,在此基础上,教育理念也因此转变,学校不再只追求学生学习成绩的优秀,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更加重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的教学策略也开始顺应社会要求。下面以人教版高中数学为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性;课堂探究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同时能使其建立良好思维模式。在问题教学法中,教师不再受传統教学法的局限,而是通过专业化的教学指导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1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在学习阶段,随着学习的不断深人,学生逐渐获得了学习数学所必需的品格和相应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培养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前提是有一个良好的数学基础,学生在脑海中有一个数学知识体系,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才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并且随着老师在课堂上的逐渐引导,建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时,要注意学习的数学知识要与生活相联系,指导学生把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
2提高数学概念的有效性
高中阶段的数学概念更加侧重于数学模型与数量关系之间的抽象关系是一种较难以理解的思维方式。数学概念往往是成类出现的,例如图形中的圆线段等,圆即是指多种形式下呈现出的圆,包括各种大小颜色、位置的圆。同时,高中阶段的数学概念往往是某一数学模型的基本属性,是固有的,不可改变的属性。数学概念的具体表现往往是人们对某一数学模型的直观数量关系的感受,这些具体表现经过前人总结和归纳通常都可以被数学符号来描述,因此,在学习数学概念的过程中,可以用具体的数学符号来对数学模型进行描述。例如,教师在讲高一数学必修一的“集合” 章节时,学生先在课前了解一下基本概念,将有疑问的地方画出来。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时,学生要着重听不会的地方,在课堂上,教师留 一定的时间为学生解答,课堂结束后,教师要布置有关集合的习题, 让学生课后巩固。课本上的任何一个章节都按照这样的步骤来,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基础会很坚实。
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推动核心素养的生长,学生的概念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长时间积累的,这其中拥有阶段性以及连续性的特点,从这一点出发教师更应该关注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比如我们在学习数列的概念的时候,我写出1,1,2,3.5,8.13,21,34,55,89,以下是一次简单的教学实例。
生1: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是前两项的和
生2:从第二项开始,每个奇数项的平方都比前后两项之积多1.
生3:从第二项开始,每个偶数项的平方都比前后两项之积少1.
生4:随着这一列数项数的增加,前一项与后一项之比越逼近黄金分割0.618033887.....
概念理解
师:由数列的概念可以发现,在数列中由项的序号可得对应项,即对于每一个序号n,都有唯一的项an。
与之对应,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生5:数列是函数.
师:很好,所以数列也是种函数,数列与函数
有何联系和区别?
生6:数列是种特殊的函数,特殊在定义域是
正整数,图象是一些孤立的点.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出以上的性质?
生11:列表、图象、通项公式等.
3合理设置问题落实高中数学探究教学
问题教学法无论在传统教学还是新课改中都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课堂上教师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精心为学生设计递进式的教学问题,能够有效促进探究课堂的进行。探究式教学的问题教学法不仅是指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也要求学生能够大胆地提出疑问,挑战新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学内容的骨架巧妙设置为一连串的教学问题,而教学内容的血肉通过学生自发提问进行探究,做到通过构建教学疑问促进数学教学的效果。对教学内容骨架的构建,一般是从数学定理概念来体现,而对血肉的构建,一般是对定理概念的实际应用。例1:水从静止开始滴落到水面需3s, 在水滴下落的过程中,下落的距离y(m)与下落时间x(之间近似地满足关系式y=4。9x2。(1)若水滴下落1秒,求出它下落的距离,若2秒呢?(2)给出怎样的x可以求出下落距离?分析此例通过构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将题干清晰地在学生脑海中构建起来,促进了学生对函数的复习与巩固。在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构建的是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在对问题求解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更能促进他们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能够理解其他人对问题的看法,通过观察别人的问题也能反思自己的问题所在。
4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将具有点拨性的问题设计在难点处,在充分理解对数函数概念基础之后,首先,教师可对问题情境进行引入:“你打算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对数函数的研究?”学生都提到了可以进行画图,并且在我的指导下熟练的进行描点和连线的方法。其次我给出的题型由于底数a不确定,那么画对数函数的图像就是学生们需要谨慎考虑的一点,经过我之前的讲解,学生们基本上都画出了图像,在我的提问下也能够说出a>1和0<a<1时对数函数的相关性质,我是非常的欣慰的,这说明我对学生的概念知识这一点的教学是非常成功的,有效的提高的学生数学概念知识迁移以及使用能力。
结束语
在理想的教学过程中, 只有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才有可能实现高效课堂的建立。并且,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加强烈,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高效沟通,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为实现更好的教学,就需要教师建立起更好的沟通、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性,帮助学生得到能力与思维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小丽.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20(18):41-42.
[2]牟国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探究[J].成才之路,2020(18):74-75.
[3]高彩峰.高中数学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的应用探析[J].成才之路,2020(18):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