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8期   作者:刘新选
[导读] 教育教学改革在深入,生活化教学的运用,成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重要途径。因为教育领域的各学科中的内容,大部分来自生活实践,是检验学科的知识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内涵的有效途径。
        摘要:教育教学改革在深入,生活化教学的运用,成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重要途径。因为教育领域的各学科中的内容,大部分来自生活实践,是检验学科的知识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内涵的有效途径。只有对生活化教学深刻地理解,从中提取有价值的资料,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作为初中物理教师,要抓住生活与学科的关联点,以生活为契机,再现生活场景,寻找到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建立生活与课程联系的纽带,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以推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达到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应用研究
引言
        物理是初中阶段课程设置的重要构成,对学生树立严谨、科学的学习认知至关重要。在实际教学中,物理教师要注重课堂氛围的构建,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生活化教学简述
        生活化教学是现代化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新课改中关于初中物理教学明确指出的教学方向,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立足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挖掘与物理学科知识点密切联系的现象与知识,用生活现象揭示物理难题,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再用物理知识点验证生活物理现象,丰富学生的体验,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众所周知,物理知识的得出是在实验探究基础上,这也决定了生活现象、生活资源与物理实验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要充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象,找出物理原理,学习物理知识,激发物理学习的兴趣,并在不断的探究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长期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发现,日常生活与实验学习的紧密联系已经得到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因此,生活化教学模式有着非常深厚的理论基础。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阐述了物理学科的知识点不仅来源于课堂上教师的讲授,还要求学生通过生活发现和主观建构达到内化吸收的效果。再如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与生活紧密相关,利用生活发现教育规律,利用教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都是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指导思想,这种理论思想很好地阐述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生活教学法之间的关系。
二、当前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活化认知不足
        物理知识起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将知识教学回归生活是新课改的先进理念。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还固执地坚守传统的教学思想,对生活化教学认知不足。在教授概念、定义时直接枯燥讲解,强迫学生死记硬背,把课堂教学模式化,将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忽视学习的真谛。
        (二)教学生活化实质不清晰
        在开展生活化教学之前要先明确其实质,是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关联起来,帮助学生构建物理知识模型,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表达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部分教师常常模糊“生活世界”和“日常生活”的界限,只死板地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出发点,不进行深层探究,片面地认为只要学生积极回应就算参与了教学,就是成功的生活化课堂。不与学生做深刻交流,不关心学生的思维活动,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无法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三、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一)精心地发掘生活化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每节课的知识和内容,都与生活紧密相连,只有挖掘出其
        中丰富的资源,搜集到更具活力的信息,课堂才会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得到明显的提高。为此,初中物理教师要善于找寻生活中的材料,密切关注课堂的发展,组织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比如在进行《杠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实物,如船桨、剪子、跷跷板等引入课堂中,并由此引导学生总结杠杆的概念及五要素,然后以这些资料为探索内容,与学生一起分析和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更利于学生理解本节知识,以最大化的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意识。
        (二)在关联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进行新课导入
        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在初中物理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基于现实生活导入新课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基于相关探究能够发现,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实际创设,会把物理知识科学导入到实际教学当中,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让学生形成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大气压强》相关知识的时候,可这样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在课前备好一支中间有裂口的吸管,一块透明玻璃,颜色较为鲜艳的塑料瓶子。在开始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思索一下,平时我们使用吸管吸饮料的时候,其中包含什么物理知识呢?之后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地进行回答。对于回答比较好的学生,引导其进行物理实验。由于吸管是坏的,学生不能把饮料吸上来,这个时候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为什么你们的吸管无法吸上饮料呢?学生在经过仔细查找之后会发现,吸管上边是有裂口的。这个时候教师及时为学生讲解《大气压强》相关的知识内容。这种基于生活现象导入新课内容的方式,能够为学生营造出非常轻松、生趣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
结束语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以丰富多彩的生活现象来吸引学生,同时将知识与现象相融合,这就是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同时也是新课改对于物理教学的要求。物理这项重要学科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最先接触的,如果此时教师没有做好相应的引导工作,就会造成学生在后期学习过程中的产生不愉快的经历。所以,作为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将实践教学作为新课改环境下物理基础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以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和现实生活融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并让知识可以在学生的生活中得到实际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庄冬梅.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2]胡翠云.生活化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8.
[3]彭雅琴.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