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8期   作者:齐晓婷
[导读]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要想学好数学知识,仅仅掌握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学会审题才是关键。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要想学好数学知识,仅仅掌握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学会审题才是关键。该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能力,从而提高解题效率呢?这应该是作为每一位数学教师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注重音调    适时画批    图画表征
        一、运用语音语调强化审题意识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读不懂题,有时候是因为粗枝大叶,仅仅是走了一遍读题的形式,并没有真正的把信息融入大脑,从而没有起到读题的内在作用。真正的把数学信息读进心中,深入思考,才是解题的关键。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关注语音语调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怎样运用语音语调的方式呢?就是在读题时把重要的信息要重读,这样迫使学生不得不动脑思考,从而达到读题理解题意的目的,久而久之,学生会自觉形成这种读题的模式。
        二、采用适时画批理清题目意思
        1、圈画信息
        眼到、口到、手到是审题缺一不可的,而且直观化是低年级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所以除了借助语音语调重读重要信息培养审题意识的同时,还要把重要信息圈画出来,这样就可以撇去多余信息,把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快速分析出解题方法。例如:“公园上午来了430人,中午走了205人,下午又来了120人,全天共来了多少人? ”,这道题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在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的一道解决问题,看似简单,确是学生出错比较多的一道题,出错原因不在计算,而是题意理解上。当学生看到前3个信息时,就想当然的认为是把来了的人都加上,减去走了的人就可以了,而这道题的考点在于“全天来了多少人?”,重点是来的人。
       
        如果学生先通过读题圈画出问题的关键“来了”,然后再把数学信息中涉及“来了”的信息一并圈画出来,这样就不会出现错误了。
        2、批注理解
        “画批”,画是圈画的意思,而批则是批注的意思。数学应该批注什么呢?当然是自己对于题意的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等将题目中的字词进行批注,从而更好的去理解题意。

        这道题里面,学生不仅圈画了重要信息,还根据图画信息,认真观察气球颜色的排列规律,找到气球颜色是以“红黄黄红”4个颜色为一组进行循环排列,并将自己的想法进行了批注,这样一来,这道题就变成了“4个颜色为一组,第84个是什么颜色”,把复杂信息简单化,为学生理清了题意与解题思路。
        3、图像表征
        理解题意,心理学称之为“表征问题”?。所谓表征问题,就是要把解决的问题呈现在解题者的头脑中,形成问题表象。这里的表征可以是图画,也可以
        是算式表征等等。如下题:

        这道题里面,3个来回是难点,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画图的形式表示出自己理解的意思,从而直观发现3个来回是指游了6次,也就是300米里面有6个长,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再如下题:
      
        一只豹子正在快速追赶奔跑中的羚羊,当距离羚羊150米时,再过20秒能追上吗?
学生思考过程:
 
        这道题不仅要关注文字信息,还要关注图画信息,信息量很大,文字也多,问题还很有难度。但是这位同学根据数学信息,用线段图的形式呈现出了这道题的意思,从而打开解题思路。由此可见,借助表征去审题也是有效解题的策略之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教学,不仅仅是关注知识的活动,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审题就如方向灯、开门锁,对于数学问题思考和解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教师应准确把握学生存在的问题,探究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审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