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一般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整齐划一,大多数教师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欠缺对学生学习基础的考虑,导致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师教学进度,而基础好的学生则要停下来等进度,从而影响了整体教学效率的提高。而差异化教学的合理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学困生“吃不了”、优等生“吃不饱”的问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的发展。下面,笔者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差异化教学的运用,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关键词:差异化教学;初中数学;教学;运用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将所有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作为追求的目标。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潜力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面向班级的中等生进行授课,就会出现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学生吃不了的现象。长此以往,学生两级分化的状况会愈演愈烈,很难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而差异化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有鉴于此,下文将在充分结合相关文献研究以及自身多年工作实践经验情况下,主要就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展开分析,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一、差异化教学概述
差异化教学指的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水平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学生的个性需求,制订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使整个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实践证明,实施差异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实现了“全体发展、整体提高”的目的。
二、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1.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
差异化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教学方法,其实质是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追求进步。首先,在差异化教学前期准备工作中,教师要采用笔试测验、面试考评、个别谈话、小组合作研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试,考查学生的数学基础、学生能力、学习态度等多方面情况。其次,教师要充分与学生沟通,让学生理解分层的目的,及时疏导产生心理落差或抵触情绪的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最后,教师要根据综合测试的结果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后进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成绩难以及格;B层(中等生):有一定学习基础,学习习惯较好,学习兴趣一般,学习成绩不太稳定,但都能保持在及格以上;C层(优秀生):学习基础扎实,学习习惯非常好,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学生所在的层次并非一成不变,教师要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通过自身努力获得进步的学生可进入高一级层次,而放松懈怠造成退步的学生则要到低层次。动态分层,能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动力和紧迫感。
2.根据学生特点备课
教师要在上课之前熟悉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只有明确每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对A层学生设计的教学目标为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性质,能够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层学生设计的教学目标为熟练掌握基本数学知识,能够灵活解决综合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C层学生设计的教学目标为不仅要熟练掌握基本数学知识,还要能够灵活解决创新型综合问题,有较强的探究能力和数学素养。
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对于A层学生,要求他们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和基本特征,学会利用求根公式或配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对于B层学生,要求他们熟练掌握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所有方法,有选择地加以利用;对于C层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所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还要理解每种解法的本质,能够灵活解决含有参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3.课堂教学过程分层开展
课堂教学过程分层开展是差异化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差异化教学是否获得成效的关键。首先,教师要合理安排每个层次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当由易到难、层层推进,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思考空间,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时,教师可设计以下三个问题:(1)已知某小球抛出后距离地面的高度h(m)和运行时间t(s)满足函数解析式y=-5(t-1)2+6,则小球达到最高点时距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2)某种商品每件的进价为30元,在某段时间内,若以每件x元出售,可卖出(100-x)件,若要获得最大利润,则需将每件的售价定为多少?(3)某种汽车刹车后的行驶距离S(m)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是s=15t-6t2,则汽车刹车后到停下来前进多少米?三个问题灵活程度依次提升,分别针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让全体学生的数学能力都能够有所发展。其次,要巧妙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提问,教学提问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教师要明确每个教学提问所针对的学生层次,从而实现提问的价值。教学提问也可以层层推进,前后衔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个问题串中都能得到思维水平的提升。
4.课后作业具有差异性布置
课后作业能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题技巧,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数学差异化教学中,教师应布置不同难度、不同题量的课后作业。对于A层学生,以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为主,可以布置教材上的基础习题,旨在巩固数学基本概念和性质,夯实数学基础;对于B层学生,需要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首先要侧重基础习题的练习,并且将基础练习进行变式和拓展,其次要布置具有一定难度的提高题,让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对于C层学生,重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布置作业时要侧重综合知识运用的能力题、创新思维题和探究拓展题,同时鼓励学生探求同一道题的多种解法。另外,作业也要分层批改,A层学生尽量采取当面批改,重复训练,确保掌握;B层学生的作业应该由教师全批全改,批改后与出现典型问题的学生面对面交流,并要求学生全面订正;C层学生的作业采取交流批改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改正问题,教师适当给予点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差异化教学的实施,虽然对教师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可以让一堂数学课科学有效地开展,提升课堂质量,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数学教师一定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将差异化教学法运用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在实践的同时不断反思,完善差异化教学的不足。教师要注重观察并且接纳每个学生的差异,善于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探寻合适的教学方式,发扬学生的个性,从而高效实施差异化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兴仁[1]. 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03):237-238.
[2] 周治喜. 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 000(001):1-1.
[3] 沈红星. 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21).
[4] 万宏伟. 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 新课程(下), 2019, 000(004):169.
[5] 金志杰. 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9(3):0155-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