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渗透数学文化进行教学,并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以供参考。数学文化是数学知识体系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的文化底蕴,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结合数学文化元素来构建精妙的思路,让学生在丰富的数学文化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以这些文化故事为引,启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小学数学课堂的内涵性。
关键词:数学文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渗透
引言:数学知识体系是一个较为多元和开放的文化体系,其中的文化价值内涵更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同,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作为初级阶段,是学生形成数学思维的基础阶段,在此期间,教师通过渗透文化的方法可巩固学生的文化基础,丰富学生的精神素养。而教师在渗透数学文化时也要注重教学的方式,即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文化感悟,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或是通过一些实践来整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资源,达到“文教”结合的目标。
一、历史文化为引,渗透人文教育
数学学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诞生了许多优秀的数学家与历史名人,在他们身上发生的许多故事都带有激励作用。这些数学家与历史名人不仅是数学文化的组成部分,也可以成为学生们的精神榜样,丰富学生对数学文化知识的认知,使课堂的教学氛围更加轻松和愉悦,教师将历史文化故事为指引,启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接受精神的教育。在数学学科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先人的聪明才智为数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我国历史上的著名数学家祖冲之,早于西方数学一千年研究出圆周率。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圆”方面的知识时,就可以引入祖冲之的故事,或是三国时期刘徽提出的割圆术,这些伟大的数学家推动了我国数学史的进步,是他们的聪明智慧丰富了我国灿烂的文化。学生在听完教师讲述的数学文化故事之后,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也更高,历史人物研究知识的刻苦精神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观念。
二、生活素材为本,渗透应用教育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自觉的使用数学知识,使生活能力得以提升。
如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一些加法与减法都可以在购物中应用,这些无处不在的数学足迹不仅是数学文化的体现,也是其生活化的表现,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文化时,也要从生活素材入手,增强学生在数学文化中的学习作用。在几何部分的知识教学中,教师以“圆锥和圆柱”为例,向学生展示了蒙古包的照片,从照片中可以看出,蒙古族人民在建设蒙古包时融入了圆锥和圆柱的几何元素,同时也向学生讲述了数学史上的“几何之父”欧几里得的故事,他的著作《原本》对世界数学体系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并于17世纪传入我国,影响了一代一代的数学家。学生在了解欧几里得的故事之后,对几何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蒙古包”的体积计算中来。
三、巧妙思路为法,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启蒙学生的数学思维,对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思想的浸润,设计出巧妙的教学思路,让学生更加自然的感受到课堂教学内容中的文化部分,并合理的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文化韵味,使学生自身的数学思维得到综合发展。如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是一本代表着我国数学史发展的名著,其中包含了“约分术”,有“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数”等,《九章算术》中的数学知识非常超前,在“约分术”中又提出“更相减损术”,为我国现代数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数学文化的渗透要注重学生体验感,增长学生的知识与见识,推动学生产生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丰富。而教师渗透数学文化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精妙,促使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了解文化故事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以历史人物的致学精神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从故事中潜移默化地启蒙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
结束语:数学文化是数学知识体系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内涵底蕴,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是深藏于人类文化的深层精神之中的,而并非外在的附属品,它根植于数学知识之内,需要教师依据课堂教学的需求进行整合和归纳,选择适合的部分渗透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数学文化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而当代小学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较为深厚的文化储备,能够对学生的数学文化学习起到带领作用,并逐步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张晓梅. 谈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 华夏教师,2019(29):42-43.
[2]陈曦,金敬学. 数学文化教学对小学生数学抽象素养的影响初探[J]. 华夏教师,2020(1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