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教授相关知识,而且还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分析与统计的方法,使学生在遇到相关问题时能够主动进行数据的手机与数据的分析,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内容作出准确判断,进而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据分析观念;教学措施
一、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数据收集意识
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如果发生改变,学生便会自觉的提取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与新知识经验对接,进而主动构建自我学习模式。在此过程中一旦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便会积极开动脑筋,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数据收集意识。学生处于相应的情境之中,能够直接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而可以对学生起到更加有效的引导作用,促使学生积极的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投骰子游戏,掷骰子10次,如果两个骰子的和为5、6、7、8、9则红
获胜,如果两个骰子的和为2、3、4、10、11、12,则蓝队获胜。教师讲解完游戏规则后,学生通过思考便可以发现规则中的“问题”,有的学生会认为红队的和更容易掷出来,因此红队会获得最终的胜利;有的学生会认为红队的和只有5个,而蓝队的和却有6个,因此蓝队获胜的几率更高。这两种观点都有其自己的理由,因此便出现了矛盾。在矛盾的引导下,可以激发学生收集数据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获取相关数据。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开展统计活动,并在此过程中获取统计知识。而且矛盾的产生,也是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由此可见,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十分显著,有助于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体会数据的随机性
数据具有随机性的特点,如果仅依靠教师自己来收集数据,会存在较大的偶然性,有可能导致数据难以展示对象的全部信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统计过程之中,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数据统计,并在此过程中获取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方面的经验,与此同时,学生在此过程中也能体会到数据的随机性,这有助于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形成。例如,将学生分成两组,然后每组投掷骰子20次,哪个小组赢的次数多,哪些小组便获得最终的胜利。
小组成员要明确分工,有负责投掷骰子的,有负责计算点数的,还有负责记录双方获胜次数的,还要有绘制统计图形的。通过明确的分工,可以使所有小组成员都能参与到数据统计过程之中。通过这种形式,由于每组只能投掷骰子20次,因此学生能够获取的数据相对较少,偶然因素较大。这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据的随机性,进而认识到即使针对同样的事情,但是每次所收集的数据都可能存在差异,如果数据量充足,则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来发现其规律。
三、引导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规律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数据分析来发现规律。在完成数据收集后,要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数据的特征,并结合部分数据的特征来推断出更大范围内的数据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数据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可以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同时也更具层次性,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数据分析观念。例如,在学生完成数据统计之后,教师可以应用希沃白板向学生展示数据统计结果。这样可以更加直观的呈现数据信息,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体会数据的随机性。教师还可以应用Excel表格来呈现小组数据,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向学生呈现自动生成的反应班级整体情况的数据信息,然后引导学生将二者进行对比,发现数据的规律。学生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会发现投掷的和为5、6、7、8、9的次数更多,这便说明两个骰子投掷的和,中间值的可能性更大,而较小的和与较大的和出现的几率则较低。因此虽然红队的和的数量相对较少,但是相较于蓝队,红队获胜的几率更大。
四、引导学生探究数学原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计算出骰子中任意两个数字的和有哪些组成方式,然后结合计算结果来探究数学原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会发现投掷一次骰子,蓝队获胜的可能有12种,而红队赢的可能性则是蓝队的2倍。由此便可得出结论:“组合数越多,可能性便会越大,因此掷到的可能性便会越高。”为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认识,教师可以应用自动投骰子软件来形成统计图,然后通过希沃白板展示给学生。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全过程,并且师生能够共同参与其中,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结束语: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情境的创设是关键,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更多的接触到数据,参与到数据的收集、分析、整理,并探究数据的规律和数学原理,进而促使学生逐渐形成数据分析观念。
参考文献:
[1]田丹妹.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7.
[2]逄红娟.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现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