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英语教学是初中阶段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之中,运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论述了初中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优势,指出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 初中英语教学 应用策略
现在全国范围内都在开展新课程改革与教学,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下的教学发展需要,在各个阶段的学科教学之中,都在尝试着进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这一点在初中英语教学之中也有着明显的体现。在初中英语教学之中,老师开始重视分层教学法的应用,通过分层教学的方法,来开展英语教学活动,这样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1.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1可以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初中英语教学之中,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通过运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可以让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提高,通过分层教学的方法,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分享自身的英语学习经验,对其他同学能够有帮助的作用,这样可以促进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这样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理解会变得更加深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英语问题的探讨当中,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有趣的英语问题,引发学生的回答,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思考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对于英语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比较有利。
1.2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在教学的时候,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可以让老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的英语学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根据不同学生的一些英语学习特点,将教材内容更加精彩全面地展示到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勇于思考,勤于实践,从英语学习当中找到一些乐趣和快乐。另外,老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灵活地进行不同教学任务的分配,争取能够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锻炼老师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让老师能够对每个学生进行培养,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应有的发挥,这样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学习会更加高效,之后在英语学习的时候,能够更加顺利。
2.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教师要加强对分层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注意加强对分层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对老师进行分层教学的培训,让老师对分层教学有深刻的理解和体悟,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效率就能够更高。分层教学法的好处在于,能够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都能够调动起来,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提高,这样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和发展。老师在运用分层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注意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英语教学活动,这样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理解会变得更加深刻。每个学生对于英语知识,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老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促进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的发展。
2.2将生活实践融入到英语教学之中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所能做的是理论结合实际,将实践生活融入到英语教学之中,这样可以促使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因为英语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能够在课堂上举出一些实际生活的例子,必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层实行实践教学内容,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到课堂之上,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得到很大的提高。现在英语口语的学习非常流行,人与人之间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也非常普遍,老师能够做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进行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这样学生自身的英语学习水平会得到提高。
2.3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重视
在初中英语教学之中,老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需要注意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重视,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能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产生歧视的心理,要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这样学生的潜力才能够得到发挥。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优点和长处,老师所能做的是充分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潜力得到很好地发挥,这样学生自身的英语水平能够得到提高。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是不可避免存在的,对于同一个英语题目,学生反映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老师要能够充分了解到每个学生的情况,让学生对于英语题目学会解答和认识,这样对于学生之后的英语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总之,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之中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提高,让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潜能都能够得到发挥,对于英语知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认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潜力,为学生之后的英语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学生之后的成长和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1].张铮.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8(35):107.
[2].朱惠忠.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措施[J]. 西部素质教育,2018(15):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