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教学法在农村高中的教学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黄平乐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高中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高中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使之与农村高中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契合。在农村高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实践中,采用史料教学的方式,可以增进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学习能力。
关键词:史料教学;教学方式;农村;高中教学

        顾名思义,史料就是研究历史所使用的资料,是人们认识历史、讨论历史的依据。史料类别众多,按直接程度,可分成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按呈现方式,则可分成文献史料和非文献史料。
        农村高中的学情有其特殊性,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相对薄弱,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存在“粗浅、肤浅”的特点,与课标要求和高考要求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善于利用史料,营造历史情境,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增进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又提高其学习能力与学业成绩。基于此,本文尝试针对农村高中,对史料教学法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探究。
一、史料教学法的科学内涵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史料教学逐渐为历史教育界所重视,但对史料教学的相关概念,并没有十分明确的定论。英国学者罗杰斯认为:“将史料放入课本当中,其本身并不是教学的重点,重点是在于这些史料必须被学生用某种纯粹的历史方式而运用”。国内很多历史教师对史料教学青睐有加,学生通过史料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教师通过史料对历史事件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史料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掌握学习历史的科学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分析史料和处理史料的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1]。
二、史料教学法在农村高中的教学实践路径
(一)通过史料教学培养学生的宏观分析能力
        农村高中的学生因自身阅读与阅历的局限,其历史知识往往仅从教材中来,广度和深度是欠缺的,这就大大限制了他们对历史的理解能力。针对这样的教学现状,历史教师就应通过史料教学法来增加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2]。比如在高中的历史课程中,有关“卢沟桥事变”引发全面抗战的描写,简洁而简单,农村高中的学生往往不得要领,需要通过教师搜集相关史料作补充才能够充盈知识的亏空。在此可以呈现“江桥之战”的史料: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马占山将军就进行了激烈的、有组织的抵抗。当高中生看完“江桥之战”的史料,可以发现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中国即出现了有组织的对日抵抗战争,以此算起,中国的抗日战争不应该是八年,而是14年。

这就通过史料教学,有效达成提高学生宏观分析能力的效果。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具有权威性的史料来引导学生,让农村高中的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弥补历史教材的一些缺憾,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3]。
(二)选择多元化、适量化的史料开展实践教学
        首先,史料选择必须“多元化”。我们在农村高中进行史料教学的时候发现,任何史料本身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影响学生学到的历史知识也有局限性。因此教师选择史料进行教学时,要优先考虑自己选用的史料是否可以更全面、更客观地展现历史事件的客观真实,尤其是涉及到近现代一些与国家政策相关的史料,一定要依照权威性的文件以及观点进行史料的选用。比如“一国两制”的问题,涉及到宪法、中英联合声明、中葡联合声明等相关史料,只有通过这些权威性、客观性的史料,才能正确展开对“一国两制”的分析,引导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一国两制”的科学性和历史必然性[4]。
        其次,史料选择必须“适量化”。历史教材对于历史知识有侧重,历史学科的总授课课时亦十分有限,这就决定进行史料教学时教师所选择的史料必须精当和适量。“适量”既指史料的数量,也包含每件史料的大小长短。在一节课里,教师应选择精当、短小的史料,并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注重思维的培养和方法的传授。曾有历史教授指出,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上的史料长度建议在70-200字之间,内容不仅要简明扼要,还要有内涵,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们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学习时间和教材容量的限制,历史教材上的历史知识是十分有限的,而农村高中的学生囿于阅读和阅历、眼界和眼力,对知识有更高的渴求。农村高中的历史教师在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时,如果仅仅传授教材知识,是无法达到新课程改革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的。这就需要借助史料教学法,通过多元化、适量化的史料呈现与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增进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业成绩和学习能力,形成科学理性的学科思维。
参考文献:
[1]郭志萍.探讨史料实证下的高中历史问题情境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20(15):18-19.
[2]邓家勇.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有效性[J].名师在线,2020(15):37-38.
[3]陈家运.素养:目标、过程和评价——史料教学的应然以及如何成为可能[J].中学历史教学,2020(05):4-6.
[4]陈晓婷,魏献策.高中历史教学中影像史料的分类与甄别[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04):88-89.
[5]王生团.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的史料教学——以高中历史教学为例[J].文教资料,2020(09):196-1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