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两极分化的 成因及对策探讨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罗娟
[导读] 虽然目前小学教育在不断地推进课程改革
        摘要:虽然目前小学教育在不断地推进课程改革,但对于英语的教育仍然未像数学、语文那样成为小学教育的主要课程,或者说学校有意将英语这门学科作为重点课程开展,学生、家长或者整个社会仍未在小学阶段对该门课引起重视,该门课程的学习也呈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本文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且提供了几项解决方案,使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从本质上得到提升。
        关键词:英语教学;两极分化;产生原因;解决方案
        引言:
        随着教学方式的改革,小学英语的教育逐渐受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层面的重视,家长们也逐渐能配合教师开展英语的教学工作,也能更为深刻地理解英语学习的意义。小学英语也逐渐能和数学语文一样有了平行发展的空间。但这些进步仅仅体现在英语学习的客体方面。学生作为英语学习的主体,随着年极的逐渐增高,部分学生会逐渐产生厌学的心理,学不进和不想学这两种心理的交错产生恶性循环,使在小学英语课堂中产生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很多学生在小学毕业后产生的偏科现象,往往是出现在英语这门学科上面的,由于他们主观的认为小学英语教育学并非作为他们学习的主要课程,早期的不重视使他们的英语接受能力较一般学生弱,后期由于学习难度增加,英语的学习理解便愈发困难,久而久之便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厌烦心理。对于这种小学英语教育存在的普遍现象,我们并不能熟视无睹,应该积极的采取对策,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英语课堂的学习效率。
        一、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教师教学方法的问题
        虽然全国各地的教育机构会在规定时间对于各个学科的教师进行集中的教学培训,但很多教师并未对例行的教育培训引起重视,他们并未从心里接受新的教学观念,使他们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引用的是自己老一套的教学方式。老的教学方法用于以前的应试教育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对于提倡素质教育的现阶段,往往是不可行的。很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把完成课堂任务作为课程学习的主要目标,一味的进行枯燥知识点的灌输,让学生被动地记忆和理解。但这种掌握往往只是暂时性的,学生很快就会将这些知识所遗忘[1]。与其说课后遗忘,很多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就已经出现了知识遗忘的现象,以至于在课程进行到下半部分的时候,学生已经完全偏离老师的思路,另想其他事情了。如果一门课从开始就出现理解困难的现象,不论再怎么重点强调,教学效果都是与预计教学目标背道而驰的。
        除了一味的被动灌输知识点外,有些教师太过注重于实践的应用而忽视理论的教育。英语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很多教师会在语法学习后进行课堂演练。随堂演练并没有错,但在演练上面花的时间过多,会出现本末末倒置的现象[2]。很多学生对于课上的知识点并未完全掌握,就被教师的“角色扮演”而中断思路,一遍遍的演练,在学生脑海中增加的只是机械记忆,而并非真正的理解,这种掌握在日后不论是参加考试还是生活应用中,都只是一种简单的条件反射,学生并不能举一反三地进行应用,学生看似掌握了知识点,能将某句英语翻译倒背如流,但事实上并掌握语法的应用规则。虽然说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理论和实践需做到有效结合,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必须合理的安排两者之间的时间,切勿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
        另外很多教师只注重教学成绩输出而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些学生可能在英语单元小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这仅仅只能说明真掌握了英语这门学科的知识点,而并非拥有英语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推动者,没有兴趣的学习是走不长远的,随着时间的推迟与学科压力的日渐加重,这类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排斥心理会逐渐表现出来,最终导致对于英语学习乃至其他学科学习的厌倦,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二)学生自身的问题
        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完全是自身原因所造成的。这类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初期,由于知识简单,便于理解和接受,暂时的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兴趣。或者是英语作为一门新入学科,由于其未知的特点,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兴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英语学习渐渐变得复杂、难以接受,这些学生便自暴自弃,英语课堂的学习也权当紧张学习生活的短暂消遣,说到底,这些都是学生自身学习态度不端正所造成的。也有一部分学生是喜欢英语课堂的,但他们仅喜欢的是英语课堂的氛围,而并非英语的内在语法体系[3]。这些学生只喜欢英语课上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或者他们只沉醉于同学在讲台上形象的角色扮演,对于他们同学讲了些什么内容,他们是无法理解的,英语课堂对他们来说全当是在看无声电影,一节四十五分钟的课程,在哈哈大笑中也就这样过去了。当遇到完全只顾教学任务完成与否的教师时,学生便会觉得接受困难,学习吃力,时间越久落下的课程知识点也就越多,之后再想将这些知识点一一掌握起来,就变得十分困难了,在这里他们与优秀学生的之间差距也就一点一点拉开来了。
        (三)家长因素
        如文中开头所提到的,很多家长并未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引起重视。在他们的认知中,小学教育是以数学和语文作为主要学习课程的,英语这门学科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门副课,生活中往往看到家长辅导孩子学习语文数学,却很少看到有家长辅导孩子学习英语的。当遇到有些学生英语成绩惨不忍睹的现象,家长往往会盲目地给孩子报各种英语补习班,但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他们只是将学生的学习环境从一个地方过渡到了另一个地方而已,并不能解决学生和家长对英语学习不重视的现象,也不能解决学生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的问题。但这也是有一定缺点的,有些学生仗着自己比同届学生更早地掌握知识点,自傲的认为课堂中英语的教学太过简单,从而不好好听课,时间一长,假期中学习的知识点也渐渐遗忘,成绩逐渐下降,家长又得为孩子在空余时间寻找另外的补习班,形成恶性循环,花费大量金钱又无法取得想要的成绩。
        二、解决方案
        (一)提炼重点
        在小学的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需要教师帮助来归纳整理需重点掌握的知识。老师在课堂中,应注重对重点知识的操练,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的语言对话来增加学生的记忆点。
        (二)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方式来加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方法之一是可以将枯燥的知识点用形象生动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用英语介绍身体各器官的名称时,可以搭配不同的动作来增加学生的记忆。当学习不同动物的英语名称叫法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下各个动物,其中图画可以表现的怪异新颖,鼓舞同学们来猜测教师在黑板上画的是何种动物,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4]。当出现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时,教师可在课堂上或者课下的适当时间里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心理暗示,告诉他们英语学习非他们想象的那么有难度,让他们相信自己。在不同的英语学习阶段,老师也可以设置各种奖励制度,当学生达到目标或取得不错的成绩时,给予学生适当的物质奖励,礼品可以是一根棒棒糖或者一本笔记本,有时不起眼的礼物,有很大的鼓舞作用,显著增加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自信心。
        三、结束语
        无论是作为教师还是学生,都希望在课堂中让自己有所收获,让自己有所进步。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将被动接受的课堂变为主动汲取知识的模式,是以往刻板英语教学模式的重大突破。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真正的幸福,才是现代教育最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刘光美.小学英语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5,000(033):195-196.
[2]黄俊.农村初中英语学习中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11):1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