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邵静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也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也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改变教学方式,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还能增强学生之间的协作与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整体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途径,希望可以有效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组合作;高年级数学;实践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小组式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使其在合作、互助中,感受到探索与学习的快乐,最终提高学习兴趣,为师生的良好沟通搭建桥梁。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增强学生合作意识,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结合学生能力,合理划分小组
        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全面分析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结合学生的个性与学习能力,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以此促进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
        其次,教师在划分学习小组时,还应该及时了解各小组的分工情况,确保各小组分工明确,各项分工任务都与学生自身的特点相符合,避免因为分工不合理而出现各种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保证各小组的成员人数,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后,教师还要结合课堂教学情况,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时了解各小组内的实际情况,以便及时进行分组调整,从而提高整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教学内容,明确学习任务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必须要着重分析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才能确定小组合作任务,并布置给各小组学生,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实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知识都适用于小组合作学习。由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逻辑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时期,教师在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时,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太过复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过于 简单的数学知识,是在浪费合作学习的价值,会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造成不利影响;数学知识太过复杂,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很容易降低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探究兴趣。

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明确合作任务的探究意义,合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调动他们合作探究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感受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必须要确保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参与热情,让各小组成员在探究与合作中,通过探讨与写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让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的到充分发挥。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为例,由于学生之前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一些常见多边形的特征,并直观得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从平面图形的研究到立体图形的探究,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飞跃。因此,笔者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分组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等,并逐个明确了各小组需要合作探讨的具体任务。最后,因为合作学习任务的明确,各小组学生探究兴趣浓厚,有效的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由此可见,明确团队合作学习任务,有助于团队合作的顺利发展,确保整体合作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实践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检验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是最好的途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积极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亲自实践过程中,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验证,从而深化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加深对数学学习乐趣的体会,从而不断提高整体的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在教学《圆柱与圆锥》时,笔者在讲解关于圆柱体的内容时,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教具制作圆柱体,并就此展开合作与探讨,从而了解到圆柱体底面积和它的高可以直接影响到圆柱体的体积。这种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空间立体感的培养,让他们在验证新知的过程中,复习所学旧知,并通过实践活动,锻炼自身动手操作与合作等能力,提高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合作与探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进而为后续更具教学难度和学习梯度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英君.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19(31):29-30.
        [2]陈荣.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有效合作学习[N]. 发展导报,2018-12-25(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