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小社会,生活大社会,课堂生活化,生活即课堂”。语言来自生活,是丰富的、活的生活的体现。教会语言最好的方法是将语言还原于生活,走英语教学生活化的道路,把生活引入课堂,把课本上规范的死的内容融于生活。
关键词:英语教学;新课标;生活化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是“丰富生活经历”的过程,初中阶段的学习目标是“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如学校、家庭生活)交换信息”,“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所以我认为,新课程背景下,关键任务是使英语教学“贴近生活”,要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使他们能说感兴趣的话题,描述喜欢的事物。那么,如何使初中英语教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汲取知识的养分,捕捉思维的灵感,培养其创新的勇气和能力呢?
一、创建生活化的英语课堂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材内容的编写大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依据现行教材设计的话题,精心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英语交际环境。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激发学生强烈的表达自己思想的愿望,从而使学生进行真实的交际行为,取得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在这种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以无拘无束、轻松愉快地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学习,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能力。创设生活化的英语交际环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布置富有英语气息的校园环境。
(1)教室、办公室及各专用教室等实行汉语、英语双语标牌。如:Class One Grade Two, Teacher’s?Office,Language Room,Music Room等等。
(2)把校园标语双语化。如:“Keep? quiet”, “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 “No smoking” 等。
(3)创办英语学习园地,在校园内创设英语墙报等等。
2、创设自然化英语口语交际环境。教师尽量提供一切机会,让学生把所学的英语知识自然地迁移到生活环境中,培养他们大胆表达的习惯和能力。
3、运用实物或实物模型等巧设生活化情景。心理学实验证明:识别同一内容,用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识别速度,而使用具体事物的效果是最明显的。所以,教师在教学学习用品、交通工具、动植物等类别的单词时,应尽量用实物或实物模型进行直观教学。
二、运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初中英语教学方法陈旧,导致教师教得困惑,学生学得被动,教学质量停滞不前,学生对学习英语缺乏兴趣,自然也就很难取得教学的高效益。尤其是体育类学校,学生本来就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如何使课堂教学由单一枯燥的讲解化为活泼多样的表述?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学生的生活,不断充实课堂教学中生活化因素,使用具有交际性的生活化教学模式,以满足教与学双向的需求。
1、利用角色扮演,模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
在日常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去收集生活中的英语,把他们带进课堂,为教学服务。如在教字母前,我收集了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缩写词:KFC, VIP, WC…搜集了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商品英语:餐巾纸上的soft, 牛奶包装上的milk,橘子汁瓶上的juice…还有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电脑英语:Windows, My files, E-mail…这些生活中的英语让学生在学习时热情高涨,思维异常活跃,效率大大提高,也让学生感到英语就在我们身边。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体参与。
如我在教学新讲授“When is your birthday?”这个话题时,事先查阅了学生的成长档案,得知讲授此课的那天是李美玉的生日,一上课,我就把事先买好的生日蛋糕和蜡烛带进了课堂,为本节课创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Today is LiMeiyu’s birthday. Let’s celebrate together! 接着大家一阵欢呼。我们把课桌拉好,围坐在一起,唱起了“Happy birthday to you!”的英文歌…本节课的Group work 非常成功,对“When is your birthday? When is his\her birthday? ”的问答以及年月日的表达方式练得非常到位。
三、延伸生活化的英语活动时空
学生除了在英语课上学英语外,更多的时间则是在英语课外学习、巩固、应用,因此要最大限度地拓展英语学习的空间、时间。 老师可以引导有条件的家庭从早晨的Good morning到睡觉前的Good night,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尽量用英语讲话,让有条件的学生每天坚持听读课文录音,鼓励、培养学生阅读英语卡通故事书,看英语VCD,欣赏儿童英语歌曲。让学生给家庭生活用品、学习用品贴英语标签。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努力拓宽学英语用英语的天地。
延伸生活化的活动时空,其目的在于“教学做合一”,把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对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具有很大作用。
四、趣味游戏,贯穿教学。
体校的学生性格外向,活泼好动,根据这个心理特点,我的英语教学要创造新颖多样、富于启发性、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和游戏,来唤起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达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游戏是学生最乐意接受和参与的活动。根据教学要求,我尽量把传授知识和游戏融为一体,设计一些适合教材的游戏。比如:学习了有关颜色的单词后,我准备了一些彩色铅笔和其他各种颜色的物品,放在一个大盒子里,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来。我说:“Show me a green pencil.”这个学生按听到的从盒子里拿出相应颜色的东西,全班同学说:“Yes.”或“No.”;又如教完数字1至10后,我设计了一个“Who is missing ? Can you guess?”的游戏。在游戏的同时,我还引进了奖励的激励机制,对获胜的同学分别奖励一点小奖品,以此来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把学习推向高潮。
五、补充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随着素质教育的转变,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式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初中英语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强调听说,从听听说说、读读认认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初中学生个性活泼、善于模仿、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且乐于参加活动,这也是他们学习英语的有利条件。 由于英语是一门特殊的语言课程,学生活动的区域相对会受到限制,生活积累也相对较贫乏,教材因受篇幅、课时的影响,因此不能囊括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应以教材为中心、以学生为半径,改编教材,激活教材,超越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从生活经验中补充一些孩子们感到亲切、自然,充满人情味,能使孩子适应生活、获得经验、得到发展,孩子们容易接受的教学内容。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学生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结论:语言源于生活,脱离实际生活的语言是不真实的。一个语言枯燥的课堂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只有将语言融入生活,它才会绽放魅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教师应巧妙地将授课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让英语走进生活,让生活再现英语,让我们的英语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教学改革》,何安平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