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复习课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高英语复习课的教学效果可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效率及质量得到有效提高。然而,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如果一味进行机械化的操练,很容易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那么,如何能使复习课变得有效并且精彩呢?结合教学实践和研究,浅论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复习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窗体底端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英语;复习教学
复习课既不同于新授课,更不同于练习课。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关键要使学生在复习中把平时相对独立进行的教学知识再现、整理、归纳,把知识串起来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努力做到缺有所补、学有所得。
“思维品质”成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热词,思维导图这一教学手段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尝试。通过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复习课,应该比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或机械性操练有趣、合理得多。
一、思维导图的定义
思维导图(Mind Map)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Tony Buzan)发明的一种用图表表现的发散性思维方式,是一种可视图表和整体思维工具。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把一长串枯燥的零散知识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层级性的图画,与我们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有效地帮助学生将繁杂、易忘、零散的英语知识在大脑中直观化、网络化和逻辑化,结成牢固的“知识网”,增强记忆。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复习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一)关注密度,利用思维导图归纳梳理知识,丰富复习的内容。
教学目标是教学之本,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师需要基于整本教材、整个单元和相关的复习内容,准确制定课时复习目标, 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并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归纳,去总结规律,有助于梳理所学知识,整合内在联系。将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发展了思维能力,提高了对知识的领悟力。比如在教授PEP教材四年级上册元音字母发音复习这课时,运用思维导图,有效的整合了a-e与-a-;o-e与-o-;i-e与-i-;u-e与-u-;-e-与-e的发音情况,把元音字母的发音整合在一张导图上,直观化,逻辑化。
记忆规律研究表明,每次信息的重复输入,其维持记忆的时间是各不相同的。以单词记忆为例,第一次可能几秒钟;第二次、第三次就可能由几分钟到几小时。通过文字转化为图像的方法,可直接转化为长时记忆。复习的密度加大,一周一张有主题的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分类复习,相互联系,形成思维网。
(二)关注效度,利用思维导图拓展思维空间,提升复习的效果。
在复习课教学时,由于知识点较多而且分散,教师要吃透课程标准和教材,弄清楚各个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内涵和外延。对“听、说、读、写”的要求充分掌握,把需要复习的内容预先加以整理、归纳、概括,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原先所学时容易疏忽遗漏的不足之处或不易理解的部分加以弥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系统,得到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如复习PEP教材六年级下册动词过去式变化规律,以此类推可以有效的复习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动词ing形式、名词的单复数形式。
思维导图能激活学生的积累、拓展与主题相关的语言知识,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搭建支架,在学生的头脑中建构复习的知识网络,拓展思维空间,提升复习的效果。
(三)关注深度,利用思维导图强化语言输出,提升语言的能力。
复习课是否能取得成功,主要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思维导图的核心是让中心话题所辐射和涵盖的内容随着学习进程不断扩展。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创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能力。在有意义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复习。
教师巧用思维导图架构单元核心话题,将单元主干环绕于话题四周,配以单元重要句型框架,引导学生依托导图有序介绍季节、工作、trip要素、时间及ai字母组合的事件,并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准确使用各种句型,在组合资源与导图主干过程中厘清单元知识体系,有效达成单元复习课教学目标。
三、应用思维导图应注意的问题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先进的思维方法,与英语复习教学巧妙地结合,体现了教法与学法的统一,在梳理知识、加强记忆、攻克难点、整理笔记等方面是非常实用的。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不是万能的,不必机械地、生硬地使用,而是需要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灵活运用。运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 学生学习能力强的,对于学过的知识有一个很系统的印象的,可以要求他们制作全面一些的思维导图。而学习能力稍微低一些的学生,很多知识都无法联想到他们之间的关系甚至连单词也写不出来的,则可以要求他们制作简单一些的思维导图。
2. 要注意内容的排版和主次问题。
有的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时候会画上大量的图画,反而英语的知识写得很少,造成喧宾夺主,主次不分这种情况。
四、结束语
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复现,复习课应该注重对知识的归纳梳理和更高层次的灵活运用。有效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基于单元话题自主归纳、系统梳理语言内容,依托目标整合有机串联板块信息,通过资源组合厘清体系主干,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单元知识网络,让知识结构化,聚焦思维,高效复习。
借助思维导图工具,师生共同编织一张思维网,知识网,这张网的疏密,大小就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所教所学内容的多少,也是所形成的相关“知识场”的大小。另外,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能促使学生认真体会、观察知识点间的关系,发现各个知识点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性的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托尼·巴赞.思维导图.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