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程小武
[导读] 在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摘要:在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可以直观的学习,通过创新教学的方式,让以往抽象的知识概念以直观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在创新教学的过程中将生物和生活紧密的结合,让学生从生活化的视角出发,感知理解,并且提高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的实践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直观的认知和理解生物的知识,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
        引言:
        生物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通过生活现象的逆向推导和例证,学生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深入的理解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的科学生命教育,生活化的创新教学也可以充满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刚进入初中的学生的思维模式已经具备了基础的抽象能力,教师以生活化进行例证可以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理解抽象的生物知识概念。
        一、生活化导学,加强交流互动
        对于刚进入初中学生,初中的生物知识较为的抽象,教师将抽象知识具化到某个实际的生活形象之中,让学生得到直观的理解认知学习,在生活化的认知学习中,教师利用技术媒体将课本内容制作成电子课件的形式,在分批呈现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以生活的经验认知完成对知识的总结和理解[1]。例如在“生物的特征”一节中,教师进行问题提问,让学生思考生物的特征有哪些?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进行回忆和分析,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对正确的答案进行引导,对错误的答案进行纠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在交流互动中和学生一起总结出生物基本特征,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设问:电子玩具狗是生物吗?让学生明确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区别,能够利用生活经验和理论知识进行判断和学习,在交流互动中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和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生活化例证,加深学生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知识概念,学生无法得到直观的认知学习,教师通过生活化的例证,为学生展示直观外显的生活实例,通过生活现象让学生发现背后的生物发展规律。

例如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节中,主要学习的是反射和反射弧,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膝跳反射的简单小实验,让学生感知反射,随后教师进行生活化例证,让学生根据熟悉的生活例子进行学习,例如给小狗的喂食的过程中,每次选择敲一下饭盆,小狗听到声音就开始做出相应的行为表现和生理表现,同时在复杂反射的讲解中,教师通过训练小狗的结果性行为进行讲解,每次通过完成规定动作而给与相应的奖励,让小狗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相应的条件发射,通过直观生动的例子,教师让学生理解反射在生活中直观体现,从而引导学生引申到人类特有的复杂的条件反射,让学生在生活化的例证将抽象的概念得到理解和学习。
        三、生活化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认知
        实验是生物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生活化的实验,让学生认知学习,从表现到结果进行层层的推导,提升学生的深入理解,让学生通过实验教学掌握相关知识[2]。例如在“心脏”的教学中,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血流的方向和瓣膜的开闭的关系是重点,在以往学生的学习只是对着图片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的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心脏是怎样控制血液的,教师可以拿出猪的心脏,让学生进行实物观察和分析,同时教师可以对心脏进行解剖,让学生直观的认知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导学,通过问题导学,让学生通过实物进行对比回答,最后为了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往猪心里面注水,观察水流的方向,让学生理解心脏是怎样控制血液流动的方向,通过实验实践教学,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四、生活实践的应用
        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生活化的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学习中生活,生活中实践,在生活实践中建立完善的生物科学发展观念。例如在“植物的一生”中,教师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种植,观察和分析,作为一个周期性的实验设计,教师鼓励学生兴趣小组在生活中进行数据记录,也可以让每位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在生活中通过实地种植得出一系列的准确数据,学生可以从一个种子的萌芽,生长,开花和结果进行详细的纪录,在生活中实现对于知识的实践学习,让学生在了解的植物一生的过程中,能够建立科学的生命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
        五、结束语
        生物的教学可以和生活进行紧密的结合,让学生通过生活得到直观的学习,在生动形象的生活现象中,总结出背后的生命规律;通过和生活的联系,教师也能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在生活的教学中,将抽象和具象,宏观和微观进行流畅转换,帮助学生加深对生物的认知。
        参考文献:
[1]于立杰. "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运用策略——以初中生物教学为例[J]. 考试周刊, 2018, 000(057):171.
[2]朱毅鸿, 夏曙华, 罗丽娟. 基于支架的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以"探究水温对金鱼呼吸频率的影响"为例[J].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8, 035(005):26-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