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体验式教学是指遵循学生的认知发育规律,通过多种手段去还原、再现某个场景或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文化背景、生成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综合调动学生的情智能力,既可优化学生的情感发育状态,也可促使学生有效建构学科知识。因此,小学音乐教师便要积极组织体验式教学活动,以便不断优化学生的音乐感受。本文将从创设情境,深化体验感受;关联生活,唤起生活回忆;拓展实践,走进乡土资源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如何组织体验式教学活动。
关键词: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组织策略
在常规的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会关注学生的音乐体会,因为本课程的教学课时有限,而学科知识数量众多,教师通常会通过大量的知识讲解与技能演示活动去传递音乐知识,导致小学生虽然看似可以接受丰富的音乐教育,却并未形成良好的音乐情感与审美判断能力。久而久之,还会让小学生产生负面学习心理,虽然爱听歌,但是却不喜欢学音乐。对此,小学音乐教师则必须要积极组织丰富的体验式教学活动,切实优化音乐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真正实现学习进步,保证学生可以全面接受音乐文化的熏陶与影响。
一、创设情境,深化体验感受
情境教学是落实体验式教学法的关键步骤,因为情境本身就是还原场景、唤起学生情感体会的重要因素,能够很好地改善学生的音乐感悟,使其真正实现长远发展。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创设音乐学习情境,及时优化音乐教学氛围,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情境氛围之中,切实优化学生的情感体会,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准备。
就如在《小雨沙沙》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准备了一些关于雨声的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认真聆听雨声的特质。在此过程中,本班学生都变得安静下来,还主动分享了自己在听雨时的情绪感受。比如,有的学生表示雨声就像是铃铛一样,声音清脆,让人无端产生愉悦情绪;有的学生则表示雨声会让人安静下来,而且还能散去热气,让自己变得清爽、幸福起来;有的学生则表示雨声十分催眠,因为雨声的节奏感很强,好像是妈妈拍打背部的节奏,让自己产生安全感,慢慢进入美梦。如此,小学生就可切实进入音乐欣赏情境,而这就可深化学生的音乐体会,让学生带着情感去演唱歌曲,集中精力去分析歌曲中的各个音乐要素。
二、关联生活,唤起生活回忆
虽然音乐作品并不一定能够完全还原学生的现实生活,但是却有相似之处,如果学生能够及时迁移自己的生活经验,则可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人文内涵与主题思想,更易于促使学生实现有效学习。
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关联现实生活,及时唤起学生的成长记忆,使其带着生活经验去分析音乐知识,由此深化学生的音乐学习体会,切实优化学生的情感体会,促使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就如在《一对好朋友》一课教学中,笔者就组织了一次真心话大冒险游戏,通过转瓶子去选中惩罚对象,使其对着自己的好朋友说出自己的真心话,或者是接受大冒险惩罚,切实营造了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在设计惩罚规则时,笔者会选择一些关于交友礼仪、交友态度等友谊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及时回想自己与好友相处的真实经历,分享自己的交友观。如此,则可切实启发学生,让学生开始思考与好友相处的注意事项,从而切实优化学生的音乐体会。在此基础上,小学生也能带着情感去演唱歌曲,主动向好友表达自己的珍惜之意。
三、拓展实践,走进乡土资源
音乐虽然是一种以听觉感受为主的艺术活动,但是却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艺术化表现。而且,我国地域资源丰富,各个地区都遗留了丰富的乡土性音乐文化资源,反映着一个地域的精神风貌与人文形象。对此,小学音乐教师便要及时组织丰富的课外拓展实践活动,全面整合乡土资源,由此构建校本课程,让学生深入乡土资源去传承本地民间音乐艺术,由此落实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真正实现长远发展。
为了切实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体会,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笔者就会及时引导学生参与乡土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了解本地人民是如何用音乐传情、传递观点与抒发成长感悟的。为此,笔者还专门引导学生拜访了本地的民歌艺术传承人,让学生在真实生活中去接受音乐文化的熏陶。另外,笔者也会组织音乐沙龙活动,让学生及时分享自己的音乐感悟、音乐喜好,引导学生自主调查某类音乐文化的发展史、音乐风格的表现形式,也会引导学生了解某个音乐家、音乐团队的发展史,全面发散学生的音乐学习视野。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落实体验式教学法不仅可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创造能力,也有利于改善学生的艺术感悟,逐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切实优化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落实体验式教学法,切实优化学生的音乐体会、情感发育状态,促使学生实现深度学习,使其实现有效成长。
参考文献
[1]冉启菊.关于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方法的探索[J].重庆与世界,2018(14):78-79.
[2]许琼.音乐是快乐的源泉——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方法初探[J].北方音乐,2017,37(1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