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体育承担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使其养成健康心态的教学任务,随着素质教育成为时代教育的主流思想之一,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越发凸显。这种情况下,笔者就高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在研究高中体育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主要从设计体育游戏、进行灵活评价和开展小组竞赛三个角度入手,展开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
高中体育作为一门重要的高中学科,有着锻炼学生身体,培养他们各项体育技能,为他们当下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身体基础的目标。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浪潮的高涨,高中体育教学目标也从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上升到侧重他们身心健康的双重发展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因时而变,适当地做出教学改变,为学生提供相对轻松的体育环境,在提高其身体素质的同时,保证他们情感的愉悦、满足和心灵的轻松。
一、设计体育游戏,营造轻松教学环境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面临较大的升学压力,体育作为一门户外活动较多的学科,没有升学的压力,教学要求相较于其他学科相对轻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地开展一些游戏化的体育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提供相对轻松的环境,让学生放松身心,缓解紧张的情绪,尽快调整自己的状态,劳逸结合,发挥体育教育抚慰人心的一面。
譬如,排球是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学生学习这种球类时,笔者就通过与其他教师交流,了解了学生具体的学习状况,知道他们学习任务繁重后,在体育课堂上就设计了如下的游戏活动:对于颠球运动,笔者让学生进行了“颠球大闯关”的游戏,即每个学生最开始的时候颠球五下,第六下的时候,传给下一个学生,等到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完成一轮颠球后,接下来的第二轮颠球,每个人颠球十下,以此类推,期间有学生颠球失败,就被淘汰,剩下的学生继续,直到决出小组最强颠球王,随后各小组的颠球王再进行王者对决,最后的决胜者获得荣耀王者的称号;对于接球运动,笔者让学生参加了“接球大突破”的游戏,学生两两结组,进行接球游戏,达到三十个的小组可以增加一人,进行三人接球,以此类推,最后接球准头最多的一组获胜。这样的游戏教学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排球技巧的同时,享受运动的乐趣。
二、进行灵活评价,增加学生体育信心
高中体育有着结业考试的要求,这就要求学生不能因为体育不在高考项目内就对体育不加重视,依旧需要锻炼个人体育技巧,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但学生个人身体素质不同,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传统的体育评价方面主要集中在学生整体的共性方面,导致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因为与其他同学巨大的差异而渐渐丧失体育锻炼的信心,导致体育课堂畸形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灵活的评价机制,注重他们的个性与成长特性,点燃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增加其自信心。
譬如,1000米(800米)长跑是体育结业考试的必备项目,但不同学生跑步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对此教师在教学时,从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了体育测评,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田径能力,认真做好记录,根据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日常表现,在每一次的测评中,展开针对性的评价:对于田径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笔者给他们定的合格标准相对较高;对于田径运动能力一般的学生,笔者就按照正常的评价标准进行;对于田径运动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笔者就以他们上一次的测评成绩为标准,要求他们一次比一次强就行,并会定期将学生每次测评的成绩做成折线图,展示给学生,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田径能力的提高。这样的教学评价增加了学生体育运动的自信,对他们体育运动能力的加强大有裨益。
三、开展小组竞赛,磨炼学生个人意志
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体育精神是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开展小组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在对抗赛中不断超越自我,努力突破个人极限,为小组胜利努力拼搏,借此磨炼学生个人意志,强化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
譬如,在立定跳远这个项目上,笔者并没有让学生进行一味枯燥的重复练习,而是让学生结成小组,进行了蛙跳比赛:各小组以立定蛙跳的形式,先进行小组接力赛,在规定时间内最快完成体育项目且蛙跳次数最少的一组获胜,这个过程中,因为对蛙跳次数有要求,所以就避免了部分学生以次数取胜的可能,他们在比赛时,开始根据小组成员的能力,商量具体的对策,划分各自比赛的顺序,并在比赛中拼尽全力,让自己的每一次蛙跳都尽量跳得更远,不知不觉中就突破自我的弹跳能力,咬牙坚持到底。这样教学既有利于磨炼学生坚强意志,让他们领会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还有利于增加他们与小组成员间的默契,培养其合作能力。
总而言之,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需要教师立足当下的高中体育教学实际,根据高中生的实际特点和成长需要,寻找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通过设计体育游戏,营造轻松教学环境;进行灵活评价,增加学生体育信心;开展小组竞赛,磨炼学生个人意志,在此基础上,提高体育教学效率,打造受学生喜爱的体育高效教学课堂,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谢白云.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有效性的教学模式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161.
[2]顾凯强.如何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名师在线,2019(36):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