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所周知,体育教学已经成为中学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体育课程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目前,从初中体育课堂的开展来看,初中体育课堂中存在很多问题值得探讨。通过调查初中生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全面分析了产生课堂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课堂问题的几点对策。
关键字:初中体育;课堂问题;原因对策
初中体育课堂是体育教师传授、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重要平台,体育课堂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成绩的好坏。因此,对初中生体育课堂问题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总结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对策,对初中生体育课堂的高质量进行意义重大。
一、初中生体育课堂存在问题的现状
目前,依据国内有关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初中生存在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占70%左右,其中存在非常严重的体育课堂违规违纪行为的学生约占3%,有比较严重的违规违纪行为的学生约占15%,有轻度违规违纪行为的学生约占85%。从初中生体育课堂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来看,依据国内有关调查研究显示:目前我国初中生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直接阻碍教师授课、扰乱课堂秩序的问题和间接阻碍教师授课、扰乱课堂秩序的问题。
(一)初中生在体育课堂中直接阻碍教师授课、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
首先,在进行体育训练时,有些同学不认真观察示范动作,随意离开队伍和同学嬉笑打闹、相互追逐、推搡打骂、高声说话、做鬼脸惹同学注意等行为,直接对周围同学产生了不良影响。其次,在体育教师为同学安排训练任务时,有些同学不服从老师安排、故意不遵守课堂秩序、煽动同学反对老师的课业安排等行为,不仅扰乱了学生的上课状态,也使教师无法授课。最后,在体育教师安排学生进行自行训练活动时,有些同学因为争抢体育设施、操场位置等问题故意向同学挑衅,造成同学之间恶语相向、互相攻击、打架斗殴等行为,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二)初中生在存在体育课堂中,间接阻碍教师授课、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
一方面,有些同学在体育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涣散、心不在焉、不愿意跟着老师做动作、不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训练任务等行为。这些行为虽然不能扰乱课堂秩序,但也会使体育教师的注意力有所分散,不能全心授课。另一方面,有些同学在体育课堂上不愿意和同学合作完成训练、惧怕在同学面前做动作示范、对参与体育训练态度不积极而且总想逃课等行为,这些行为不仅会扰乱教师的教学计划,也对班级的教学质量带来了消极影响。
二、初中生体育课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有相关理论证明,个人之所以会产生问题行为,主要是受到个人对自我非客观的认知以及外界对个人非客观的评价和行为干预的影响。[]具体来说,初中生体育课堂存在问题的原因
要包括如下内容:
(一)身体素质、心理认知以及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问题
一方面,学生的身心素质有所不同,对参与体育训练的态度和认知就有所不同。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参与消耗体力的体育项目时会感觉力不从心,从而对其产生惧怕心理。也有些学生被过分溺爱,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认为体育课又苦又累,对体育课存在逃避心理。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在课堂中都有大大小小的问题行为,这些问题行为没有被及时的制止和纠正,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一种课堂习惯,在体育课堂中这些不良行为也会显露无疑。
(二)教学选择、内容安排及对待学生的态度上产生的问题
依据有关初中生体育课堂问题的调查研究数据表明:认为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模式陈旧滞后、缺乏新意、体育课堂枯燥乏味导致初中体育课堂问题的比例占83%左右。由此可知,初中体育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毫无新意、课堂单调乏味、在维持课堂纪律时语言行为不当、对班级学生区别对待等行为,都让学生对体育课堂产生厌倦和厌恶,从而造成学生存在课堂问题行为。
(三)初中生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导致体育课堂出现问题
在体育课程在学校中的地位蒸蒸日上的今天,仍然有很多家长不愿孩子将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体育运动上,更愿意孩子坐在教室学习文化课。因此,学生在家长的影响下自然对体育课程带有厌倦情绪。与此同时,发生家庭变故和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也会在体育课堂上出现厌学、对同学带有敌意、情绪不稳定等情况。这些都会导致初中生体育课堂问题的产生。
三、初中生体育课堂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上文所述关于初中生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主要从如下几方面来提出几点解决对策:
(一)让学生自身要转变对体育课堂的态度,产生自我行为的管控力
首先,学生要对体育课程有准确的认知,这需要学校、体育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引领学生纠正对体育课程的错误观念,认识到体育训练对身心发展的重要影响,使学生愿意自主参与体育课程,从而懂得控制自己的课堂行为。其次,在体育教师的引导和管控下,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课堂陋习对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自觉加强对自己课堂行为的管控。最后,制定班级学生体育课堂行为评价体系,实行相应的奖惩制度,同时每个学生也可以制定“自我监督”标准,随时对自身行为进行评判,一步步地纠正自己存在的体育课堂问题行为。
(二)加强授课水平和课堂管理能力,杜绝区别对待学生的行为
首先,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授课水平,全面分析班级学生的综合特性,并大力引入新媒体技术,开拓游戏教学法、模拟竞赛法等全新的教学方式,让枯燥的体育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其次,改变以往管理课堂的方式,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加强教师同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转变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问题行为。最后,要努力做到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关怀,从而能更愿意在体育课堂上展示自己、改变自己。
(三)让家长要转变对体育课程的态度,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一方面,初中生家长要对体育课程的重要价值有清晰的认知,转变自身态度,让学生敢于也乐于加入体育运动。同时,家长要积极转变日常的教育方式,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并注意洞察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及时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另一方面,积极完善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并组织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定期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学校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体育课堂行为的优劣,因此,学校要针对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存在的问题作出相应的政策管控,还要定期安排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通过网络、校园广播等途径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初中生体育课堂问题既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又表现得各有差异。并且依据分析,可以看到这些课堂问题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在处理这些课堂问题时一定要杜绝“一刀切”的解决方式,而是要对班级学生进行综合理性的分析,切实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学生更加主动地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愿意配合教师进行解决,从而促进初中体育课堂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张强.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对策[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三).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520-521.
[2]谢克.功在课前活在课中思在课后——浅析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体育教学,2018,38(12):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