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乐学科是初中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门情感陶冶和提升审美的课程,音乐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还可以增加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内涵。合唱教学属于声乐教学中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初中音乐课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新课改对合唱的评价来说“合唱不仅可以使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欣赏能力提高,还可以提升学生对音乐中和声和演奏概念的一个加深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合唱演奏加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在我们提升学生合唱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在优美的大合唱歌声中陶冶情操,在合唱演奏中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要想提升农村中学生的合唱能力,需要从激发合唱兴趣、培养默契程度、准确把握教材、恰当教学训练等多个方面着手。本文在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践基础上,探索如何让农村初中音乐合唱教学实现有效化、高质化,从而促进青少年在音乐领域的综合发展,做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关键词:农村初中音乐;合唱教学;教学方法
引言:
在初中音乐课程中,合唱的部分占的比例最高,也就是说合唱是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唱法之一。通过合唱教学,可以点燃学生的歌曲演唱兴趣,培养和提升他们对于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欣赏力,使其生活的情操得到陶冶,成为一个具有斑斓色彩的性格的人,赢得更多人的喜爱。合唱教学,尤其要以初中阶段必要。因为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养成音乐综合素质和能力,立足这一观点,本文展开简要论述,希望可以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
一、农村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合唱教学占据了音乐课的半边天,是一项不可不重视的教学内容。从如今的教学现状来看,我们可以发现还是存在着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如(1)学生对音乐没有太多的了解,对因音乐课程也没有很好的定位,上课就是糊弄,玩;(2)老师的教学方法陈旧呆板,整堂课学生充满被动,提不起兴趣;(3)和谐氛围严重缺失,学生之间没有默契,老师总要维持秩序,使得师生关系不和谐,;(4)教师讲课随意,脱离了教材本身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迫切解决的。问题的存在并不可能阻挡我们合唱教学前进的脚步,作为初中音乐教师要敢于承担我们负有的责任。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他人先进的教学经验,以及当前创新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提升合唱教学效率。
二、保证初中音乐合唱教学质量的若干措施
1.结合合唱欣赏,启发初中生的合唱意识。 在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可以说是消费成本最低的音乐学习,这是一种对于任一学生都可以参加的音乐活动,是操作性比较强的音乐教学。然而合唱教学一直是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初中生的合唱意识和合唱能力也相对较弱,培养初中生的合唱能力,首先要从启发学生的合唱意识开始。只有学生领悟到了合唱音乐的魅力,才能迈出学习合唱的第一步。
从多年的合唱教学实践来看,在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开设合唱欣赏课是培养学生合唱意识的有效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专门的欣赏课中设置一段时间用来欣赏合唱曲目,如《让世界充满爱》,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借助所欣赏的曲目来为学生介绍合唱的基础知识。
2.激发初中生的合唱学习兴趣。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确实如此,在兴趣的指引下,初中生会向音乐学习的更深、更远领域漫溯,获得最为深刻的学习体会,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单调、枯燥的教学面貌,提升教学效率。但是如何才能激发中学生的自主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呢?怎样才能引导他们主动去合唱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方式,直观展示合唱歌曲中歌声所表达的意境,以动态的图像和音频等信息来激发中学生合作演唱歌曲的积极性,让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达到质的飞跃。
比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走进西藏》一课时,对于歌曲中表现了孔繁森走进西藏的功绩,歌颂了孔繁森为西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多媒体动画来展示,比如播放孔繁森是如何为藏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影像,来刺激中学生,点燃他们跟着歌曲哼唱的兴趣,为本课的音乐教学奠定基础,从而为之后学生更好地教授合唱教学铺下更持久的热情和兴趣。
3.培养学生合唱默契程度。既然是合作演唱同一首歌曲,那么必然少不了每一位学生的声音输入,但是合作演唱的美妙就在于,如何将多个人的声音有效集中起来,让人听到之后感觉如同是一个人在唱,并且还唱得婉转动听。有时我们在听评委给合唱团体评价的时候,会听到“整体不协调”、“个人主义凸出”等词汇,其实这便是合唱训练中没有注意到培养团队成员的默契度而导致的。因此,在合唱的同时,教师可以排练学生用身体进行一定的摇摆来加强学生对整体节奏的一个感觉,这样有利于大家默契度和配合度的一致,这就有利于整首歌的一个整齐度,可以加强学生自己对音乐合唱过程的一个把控。
4.结合教材,恰当进行合唱教学训练。对于合唱教学来说,课堂上的合唱训练依然是主阵营。笔者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分声部练习法。声部的划分可以有多种,比如高音、中音、低音、男声、女声等等,声部的划分可以让整首歌曲表现出不同的特色,但是又能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不失协调感和韵律美。
如,在教学八年级《大海啊,故乡》一课时,就将学生划分为了男声部、女声部,由女声部演唱开始的部分:“小时候,妈妈对我讲……”之后男声部分接上:“大海啊 大海……”,第二段是二声部轮唱,男女轮唱,以及之后的第三段的三声部轮唱,保持好各自声部旋律的独立性和清晰度,不受另一个声部的影响,真正达到相互扶持、和谐统一。
综合来看,合唱教学对于作品的速度、力度、演唱中情绪的表现等等都是具有超高要求的,是一种极为重要的音乐表现形式,值得我们关注和推广教学。本文正是结合了初中生合唱教学的重要意义,并且从教学的实践进行了分析,尝试从不同的教学维度入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以期实现最终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进一步保证素质教育的落实。
参考文献
[1]陈文雯 在中学开展世界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与体会——《绚丽的世界民族音乐》合唱音乐会[J].中国音乐教育,2014,(06)。
[2]陆瑶 中学常态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实践——以《友谊地久天长》三声部合唱为例[J].高考,2017,(24)。
[3]周世斌 让音乐激发生命的动力——对地震重灾学校北川中学学生实施音乐舞蹈治疗的研究报告[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十一届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