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新改革后的《音乐课程标准》要求音乐合唱的教学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音乐学科是初中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门情感陶冶和提升审美的课程,音乐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还可以增加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内涵。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本文主要从分析目前音乐合唱教学的重要性,提出合唱课堂教学的教学技巧,从而提高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农村初中音乐教学;合唱课堂;教学技巧
引言:
在初中音乐课程中,合唱的部分占的比例最高,也就是说合唱是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唱法之一。合唱是指以班级或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音乐演奏的一种形式,合唱主要是使学生的音色、二声部融合在一起发出的和谐的声音,开展合唱要从最基础的教材歌曲入手,要从最基础的二声部合唱开始,使合唱变的和谐普遍。根据新课改对合唱的评价来说“合唱不仅可以使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欣赏能力提高,还可以提升学生对音乐中和声和演奏概念的一个加深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合唱演奏加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在我们提升学生合唱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在优美的大合唱歌声中陶冶情操,在合唱演奏中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实现音乐教学的显著成效。
一、为什么要实施初中合唱教学及其意义
在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可以说是消费成本最低的音乐学习,这是一种对于任一学生都可以参加的音乐活动,是操作性比较强的音乐教学。在众多音乐表达方法中,合唱在提高学生音乐审美和增强学生精神感知力以及注意力凝聚等方面的作用无疑是其他音乐表达形式所不能替代的。无论是在音乐教学方面,还是在社会各类文艺活动中,大合唱都会是其中的一项娱乐音乐形式。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业余活动的增加,人们逐渐意识到合唱的重要性,因此,在音乐新课改中,国家逐渐把合唱教学作为音乐教学中最基础的教学形式。 大合唱形式的音乐教学是最大众化、最接地气的音乐教育形式。大合唱作为最大众性的音乐表达方式,可以不分高低贵贱、贫富差距、年龄大小,均可以进行平等的学习和展示。在学校音乐教学方面亦是如此,大合唱要求的教学条件比较低,学生的参与度就会高,这样的音乐教育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音乐教育资源,是最能体现音乐共享这一特性。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初中学校由于受音乐教师和音乐教材不足的限制,初中大班制的人数限制,开展合唱是最合适的音乐教学活动。在初中音乐课程中,音乐的教学可以以合唱为最基础的音乐教学,通过练声来训练音乐初学者的节奏感和音律,在歌曲的演唱中增加对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文知识的培养。最主要的是合唱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助精神。
二、探索提高初中音乐合唱课堂教学技巧
(一)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大合唱兴趣
音乐教师首先要使班级内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制定合唱训练计划,要循序渐进,最初时可以选择教材当中音律简单、可听性和可唱性较强的歌曲,从最简单的节奏开始练习,逐渐过渡到复杂的节奏,在最初的大合唱训练中肯定会出现音色不统一、音准跑偏、气息不匀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现象,首先是音乐老师要沉得住气,不能在语气、肢体等方面表现出急躁的现象,这样会导致学生丧失对音乐大合唱的兴趣,还会产生不自信,不敢张口唱的现象。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多搜集一些有趣味性的音乐小知识、小典故,幽默音乐漫画等再合适的时机插入训练中,同时还要掌握一些幽默的风格、技巧来吸引学生,这样可以改善学习氛围,调动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地接受枯燥的专业知识。
比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雪绒花》一课时,对于歌曲中表现的家庭聚会的场景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多媒体动画来展示,比如播放初中生日常与家人相伴的影像,来刺激中学生,点燃他们跟着歌曲哼唱的兴趣,把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承担其中的一种音乐旋律,在两组合唱时,告诉他们要保持各自的发声音准和节奏。这样就能顺利的完成二声合唱的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积极性。为本课的音乐教学奠定基础,从而为之后学生更好地教授合唱教学铺下更持久的热情和兴趣。
(二)教师应该重点加强学生的乐感和律动的练习
目前初中生对于合唱的理解就是简单的大家在一起唱一首歌,这就导致学生乐感不强。对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看到在平时一些音乐的演唱中,很多都是以合唱的形式出现的,例如,王力宏对一些经典歌曲的编唱,有时会在整首歌曲的末尾加入亲友团的合唱,这样会形成一种荡气回肠、意犹未尽的感觉,会增强整个音乐的宏观效果。了解了合唱作用之后,就是开发学生的乐感。
在合唱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该注重乐感的把控,情感投入进去自然就会产生精神的共鸣。对于音乐合唱的教学就要跟培养语言教学的语感一样来培养乐感,这就需要教师经常播放一些乐感较强的音乐,对音乐的积累多了自然就会有很强的乐感了。并且每首歌曲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旋律,如歌曲《娃哈哈》、《土拨鼠》等音乐中,在合唱的同时,可以排练学生用身体进行一定的摇摆来加强学生对整体节奏的一个感觉,这样有利于大家默契度和配合度的一致,有利于整首歌的一个整齐度的形成,还利于加强学生自己对音乐合唱过程的一个把控,这种形式的教学有利于加强学生的乐感。音乐教师还应该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一个舞台,例如,可以借助于学校的联合晚会、合唱比赛、庆六一活动等一系列的艺术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舞台表现力、提高学生合唱的一个技巧,这样的艺术活动还可以丰富学生合唱的经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结束语
音乐合唱不是简单的让大家欣赏一个外在的音调和形式的美好,而是要把感情注入每一首演奏的歌曲中,用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样在合唱当中才能做到唱的优雅和婉转,进行感情的一个真实流露。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合唱教学形式,把合唱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合唱教学在促进音乐素养全面发展的策略研究[J].石琳.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6年13期。
[2]陆瑶 中学常态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实践——以《友谊地久天长》三声部合唱为例[J].高考,2017,(24)。
[3]周世斌 让音乐激发生命的动力——对地震重灾学校北川中学学生实施音乐舞蹈治疗的研究报告[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十一届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