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特色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于玥
[导读] 中职学校要加强特色文化建设,本文从特色精神文化建设
        摘要:中职学校要加强特色文化建设,本文从特色精神文化建设、特色制度文化建设、特色物质文化建设、特色专业文化建设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中职教育 校园文化 特色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建设好特色鲜明的中职校园文化不仅是当前中职教育想要由规模化发展走向内涵式发展、特色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培养广大中职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有效途径。因此职业院校,特别是中职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是当前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结合“三全育人”的理念,本文就中职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一、特色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精神导向作用,居于顶层和首位。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1.加强校园网、广播网建设
        (1)校园网
        在学校学习网站上可以设置经典书籍电子阅读区,通过每日登录打卡、阅读时长、提交阅读心得等获取积分,并可建立个人阅读电子档案;还可以建立班级特色活动页面,各班级可以上传本班师生参与各项活动的作品,学校根据展示情况,每学期进行一次优秀特色班级评比。通过开展此项活动,师生对人文思想的理解会进一步深人,人文精神会更加奋发,特色校园文化理念会逐步内化为全体师生的信念,进而学校凝聚力会进一步提升。
        (2)广播网
        广播是学生课余生活精神食粮的重要宣传媒介,在弘扬校园文化、传递校园动态、丰富校园生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学校广播站可以利用晨读、午检前的时段进行广播,讲时事、谈心得、说体会,力争形成内容丰富,种类齐全的广播氛围。
        2.开展系列公益活动
        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系列公益活动,如共青团扫一条街活动,师生共建美丽校园活动,走访探望敬老院活动,献爱心扶贫捐款活动,与附近社区联谊活动等。
        让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无私奉献、乐善好施、崇德博爱的思想发扬光大,以实现师生思想道德的提升,达到在活动中塑造人、锻炼人的目的。
        3.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进行师德师风教育,可以开展文明办公室评比活动;学习身边典型事迹,可以邀请优秀毕业生、创业小明星回归母校,召开事迹报告会,也可以开发成校本教材,整理成校史资料;组建培养兴趣挖掘潜能的多种社团活动,如商务礼仪社、课本剧社、舞动人生社等;设立校长论坛、名师论坛活动;展现学生个性特长的征文、演讲、书画比赛活动;提高师生安全意识的消防应急演练活动;提高学生营销能力的跳蚤市场活动。除了在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之外,还应加强兄弟院校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谋发展。
        4.关注师生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环境是指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心理行为发生实际影响的环境事实。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学生心理咨询室,通过心理访谈、拓展活动,让学生树立自强自立、自尊自爱、团结互助的理念;定期组织对师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撰写心理健康素质调查报告,建立师生心理健康档案;购置按摩椅供教师空余时间放松体验,缓解工作疲劳。
        借助现代信息传媒,挖掘创造更多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
        二、特色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建设是全校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在学校日常工作生活中努力营造出独特的管理风格。学校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学校的办学主体是教师,学校受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师生对于制度文化的认同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制度的执行情况。那么如何提高师生对制度文化的认同感就成为了当前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急需关注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第十三章《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中明确指出,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因此采取民主形式,唤起师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师生参与到学校文化建设中来,从而使师生的言行能够自觉的与学校制度保持一致。
        1.教师的民主参与
        学校各项制度的制定,要留给教师参与的机会。可以采取先民主后集中的方式,经教师代表表决通过后,予以实施。以此将教师从被动的被管理者变成主动的积极参与者。此外可以设置“月度人物奖”,使得更多的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教职工得以走进公众视野。


        2.学生的民主参与
        班级的民主管理同样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营造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发奋图强的健康的成长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各系部学生会在辅导员的指导员下,每天对学生的出勤情况、仪容仪表进行检查;学生德育素质积分评定可以增加生生互评的部分,将班级学生分成固定的几个学习小组,学习状况、行为习惯、活动情况等彼此最为了解,评价结果会比较真实,可以采纳,通过组内互评,自我审视,取长补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课堂教学更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创造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课堂评价可以采取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既避免了课堂“填鸭式”教学的出现,又调动了全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的大型活动既可以尝试让学生组队出谋划策,又可以设立学生评委团,由此让学生们感受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3.家长的民主参与
        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多倾听家长的呼声,让学校运行管理评价面向多元化,是民主参与的表现。为了让家长更多的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学校、系部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学校一年一次的秋季运动会在策划阶段可以听听家长代表们的建议,运动会举行期间也可以邀请家长来校观摩,有的项目如“21足”可以协助帮忙计时等。此外,每年利用职教周设立更多的家长开放日和开放主题,如特色主题班会、学生才艺展示、节日庆祝活动、骨干教师公开课等,活动结束后组织家长填写意见反馈表,倾听家长的声音。
        成立家长委员会和设立更多的家长开放日、开放主题,一方面为改进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方式,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了有益参考,另一方面可以让家长们心系孩子教育、学校建设。
        三、特色物质文化建设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是中职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外在表现。
        1.校园环境
        优美的校园环境不仅能使人心旷神怡、净化心灵、身心健康,而且能吸引更多的学生来校学习生活。因此应美化并保持绿色校园,完善校园基础设施,保证服务配套齐全。如:增添对师生有教育和启迪意义的校园景观,美化夜间装饰性照明等。
        2.人文环境
        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人文环境,能使学习生活其中的师生受到耳濡目染的教育。
        (1)特色命名
        以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为主题,命名主要干道;以体现企业文化精神为主旨,命名主要楼宇;以丰富楼宇人文环境为目的,在各教学楼内张贴别具一格的专业名片,在各教室门口悬挂醒目突出的班级标识,在各教室内部利用后黑板、墙面设计独具特色的班级展示;以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宿舍可以“居”、“轩”冠名,膳食区可以“堂”、“厅”命名等。
        (2)文化墙、橱窗展
        文化墙、橱窗展可以包括以下板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教名人名言、学校办学理念、企业文化展示、各专业发展、甘南藏族对口支援、大国工匠、技能大赛人才榜、优秀毕业生、最美中职生、创业典型事迹、宿舍生活、系部以及班级风采。力争做到“每块墙壁会说话、每处环境都育人”。
        通过加强系部文化、班级文化、走廊文化、食堂文化、宿舍文化、厕所文化的建设等,努力优化育人环境,学校可以彰显文化自信,展现独特魅力;由于学生于行走之间随处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鼓舞,中职生的文化底蕴得以提高,职业理想得以树立。
        四、特色专业文化建设
        中职学校与普教不同,要体现专业特色,突出中职特点,努力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技能宝贵”的良好风尚。因此学校还应该注重专业文化建设。
        学校专业文化建设应与优秀企业接轨。如选派部分优秀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实践培训,使专业教师与企业师傅实现“无缝”对接;开展学校技能选拔赛和师生友谊对抗赛,以赛代练,以赛模考,帮学生找出差距,提升技能水平;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展示学生的发明创造,培养企业所需的创新能力;经常邀请企业专家到校座谈授课,学生们可以学习到优秀的企业文化;构建学校合作企业的仿真模拟环境,有助于学生尽早做出职业生涯规划,提前适应岗位需求。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齐心协力、多措并举。职业院校特色文化建设,是我们职教人的使命,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挖掘特色校园文化的内涵,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的校园文化品牌,为迎来职教发展春天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余东海.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06.
        [2]程焱.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职教通讯,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