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张利乔
[导读] 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必学的科目,
        摘要: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必学的科目,是小学教学过程中的基础环节,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小学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抽象性较强,对于小学生来讲,不能很好的理解。借助动手操作手段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本文就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谈论,研究出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策略,给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动手操作;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点提倡的教学手段。小学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学生借助事物对数学知识进行诠释,让数学知识更加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动手操作与学习内容有效结合、相互作用,让学生直接体验学习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做好引导工作,提升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课堂应用的时效性。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现存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及方式有待提升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学知识的重点也侧重于考试范围的知识点,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只注重对学生进行讲解,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只是通过大量习题来增加对知识点的记忆程度,课堂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小学生活泼爱玩,在这种方式的影响下,泯灭了学生的天性,容易使学生产生抗拒心理[1]。
        (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传统教学影响深远,学生习惯于教师的“填鸭式”教育,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对一个问题发起提问,学生即使知道问题的答案,也不敢举手回答,在课堂上表现的兴致缺缺。不管是知识点讲授还是习题解答,都是教师来主导,教师成为数学课堂中的主导者,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长久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会产生消极情绪,不利于综合发展。
        (三)对动手操作的认知不足
        小学数学教学进行动手操作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教师在进行操作,学生在一旁围观,教师对学生动手操作的关注度不够,学生也过分依赖于教师。教师的指导作用凌驾于学生之上,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学生意识不到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二、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策略
        (一)利用动手操作,释放学生的天性
        小学生正是活泼、爱动、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的年纪。

教师要有效分析学生这一特点,做好教学设计,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让教学有序进行。在实践过程中,动手操作这一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中应用,刚好满足学生好动、爱玩的天性,学生在操作的时候,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体验数学的魅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在分析学生天性的同时,还要根据教学实际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促进小学生综合发展[2]。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知识圆柱和圆锥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只对学生进行讲解,学生不能有效理解。在这时,教师可以学生亲自动手,用纸板或者其他物体,制作出圆柱和圆锥,然后根据课本知识,让学生对自己动手制作的圆柱和圆锥进行观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二)利用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动手操作是有效理解、学习的重要动力,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抽象的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讲是难度很大的,但是,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按照教学具体要求,自己求解,将数学知识形象化,就会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的时候,要有耐心,成人的思维方式和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在合理的范围,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统计与概率”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红色、蓝色、绿色的小球若干,将学生分成小组,让自行选择喜欢的颜色,并且对班级学生的情况做出记录。自己记录的问题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以提升。例如,学习人教版数学知识长方体时,教师可以设计好多媒体,有效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画笔,自行在多媒体中画出长方体,也可以利用Flash交互动画,制作有趣的长方体变化视频,分解后,让学生进行拼接操作。运用这样的方式,不断强化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课堂学习的实效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利用动手操作教学手段,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的乐趣。教师需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强化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盈盈. 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9(8):37-39.
[2]何青青.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与实践的思考[J]. 中外交流, 2019, (6):328-329.
[3]袁嘉莉. 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 考试周刊, 2019(19):104-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