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咏物诗是古诗词中的重要类型。学生学习咏物诗,能够从多种角度了解到事物丰富的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感悟诗歌中的哲理,增强自己的思维能力,获得深度的思想教育;能够学习诗歌中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咏物诗中的丰富教学要素,引导学生广泛探究、深入思考,获得全面的知识技能提升。本文主要从知识拓展、哲理感悟、写作技巧学习等方面来论述咏物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关键词:小学 咏物诗 有效运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知识素养的扩充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同时,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在目前,教师在这些方面都比较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难以让学生获得真正的提升。而咏物诗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写,能够带给学生丰富的知识、深刻的哲理感悟,还能够让学生学习先进的写作方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咏物诗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下面,笔者就具体谈一谈咏物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方法。
一、知识拓展,开阔学习视野
语文学习需要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这种丰富不仅体现在对课内知识的牢固掌握上,还需要学生开拓视野,广泛了解大量的课外知识来促进自己的探究与思考。咏物诗以独特的视角对相关事物进行了充分的描写。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相关事物进行充分的拓展,让学生进行广泛了解,全面提升知识素养。
例如,在学习《马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与马有关的知识进行充分地了解。阅读文本中,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回答:“大家了解的马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抓住“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等句子能够了解到马非常健壮,能够驰骋在辽阔的沙漠里。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马还有什么特点,还有什么和马有关的知识呢?”学生阅读相关资料能够知道马在中国古代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等诗句中都有马的身影。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知道在古代,马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和战争工具,承载了古人建功立业,追求自由的梦想。在这样的拓展中,学生能够开阔视野,汲取丰富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
二、哲理感悟,提升思想品质
在目前,教师在进行思想教育时缺乏用案例让学生深刻感触的意识。而咏物诗具有很强的思辨性,作者往往将物拟人化,以象征的手法来表现物所代表的独特精神。
在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作品中的物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进行对应分析,体会物所具有的独特品质,让学生获得思想的熏陶。
例如,在学习《石灰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石灰的感悟获得深刻的思想教育。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石灰有什么特点?”学生能够抓住“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等句子了解到石灰在生产的过程中要经受千万次的高温锻造,生产过程十分复杂。教师可以让学生接着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描写石灰?”在学生思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哪些人物具有石灰一样的品格呢?”学生可以联想到革命战士们经受炮火的洗礼,坚定抗日救亡的理想,像石灰一样的坚定,不畏艰难,从而学习石灰的宝贵精神,增强自身意志的品质。在这样的想象中,学生能够将物的特性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具体化,在深刻的感悟中提高思想道德。
三、艺术鉴赏,提高写作能力
咏物诗在表现事物的特性时往往会运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学生通过阅读,能够在深度的鉴赏中体会相关艺术手法的独特作用,掌握相关艺术手法的运用方法,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树立读写结合的意识,深入挖掘咏物诗中的写作艺术,将各种写作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有效提高写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竹石》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诗歌中学习相关的写作手法。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思考:“作者在描写竹石时写了它的哪些方面?”学生阅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四句能够发现竹石生长在狭窄的石缝中,经受着风雨的无情吹打。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中“咬”和“任”两个字的独特作用。学生能够发现“咬”是人的动作,而“任”是人无所畏惧的一种态度,作者将竹子当做人来写,运用拟人的修辞塑造出了竹子坚定不移的形象。在这样的分析中,学生能够体会到运用相应的艺术手法进行事物表现的独特方法,从而进行充分的借鉴,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咏物诗具有着丰富的教学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咏物诗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广泛拓展,增强自身的知识素养;通过哲理感悟提高自己的思想品质;通过文本鉴赏掌握先进的写作方法。通过从多方面进行挖掘,咏物诗能够对学生的知识素养、思想道德、写作能力等方面产生积极的提升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黄丽丽,咏物诗教学策略探微,《小学教学参考》,2015年13期.
[2]嵇春明,《石灰吟》《咏煤炭》《竹石》对比阅读——兼谈咏物类诗文的教学,《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