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不仅要在内容上变得更加丰富,而且要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让学生将自己出的想象力、创造力融入课堂之中,进行活泼生动的语文学习。信息技术中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料、生动的影像资源,能够让学生在动态中进行轻松愉悦的学习。因此,加强对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教学作用的开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创新语文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 语文教学
在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依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由于教师长期的灌输式教学,学生普遍缺乏独立的学习能力和充分的想象力以及深刻的思辨力。并且学生的学习过程过于枯燥,容易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造成课堂氛围沉闷,教学效果不明显。而信息技术能够带给学生生动的画面感,让学生生动立体地感受语文文本中的各种知识,并且还能引入大量的课外知识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措施。下面,笔者就具体谈一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一、运用丰富资源,开拓学生视野
在过去,教师只注重讲解课文中的考点,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完全陷入枯燥的背诵记忆中,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而网络中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对语文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广泛的拓展和引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文本中的重要知识进行广泛的拓展,让学生进行更加深入与具体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教师可以通过在网络中搜索相关资料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更加全面的理解。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谈论伯父的鼻子、伯父为拉车夫包扎伤口的事情。学生从文中能够感受到鲁迅是一个慈爱、温和、幽默、充满同情心的人。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让学生对鲁迅进行更多的认识。学生能够知道鲁迅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并且还可以在网络中阅读鲁迅的一些作品,感受鲁迅语言的犀利和思想的深刻。通过这样的教学拓展,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料,让学生开拓视野,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深度。
二、展现独特事物,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语文文本中有很多充满童真童趣的内容,这些内容虽然不是教学的重点,但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对这些事物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加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例如,在学习《钓鱼的启示》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的童真与童趣。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一次钓鱼的经历。教师在讲解主要内容前可以以钓鱼为话题进行课堂导入。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集有关于钓鱼的网络教程。学生能够从视频中看到钓鱼者悠闲垂钓场景,并且能够从画面的讲解中知道钓鱼最重要的除了诱饵就是鱼线和鱼钩。可以取适当长度子线盒的两个鱼钩,子线两端并齐预留约3厘米并进行设备安装来钓鱼。通过这样的观看过程,学生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且进行比较全面的学习,提高个人的特长,并且学生能够快速融入到课堂学习中,活跃课堂学习的氛围。
三、开展网上论坛,活跃学生思维
在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听取教师的讲解,而不能将自己的疑惑及时表达出来,也不能拥有太多发表自我感想的机会。而在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学生基本上都已经有了使用网络的条件。教师可以开设网上论坛,让学生在课后将自己对于学习的疑惑和感悟发布在论坛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交流,以增进师生关系,活跃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学习《白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论坛中发表自己的疑惑与感悟。比如,学生可以在论坛中提问:文中的小妹妹为什么将白杨树看成了打伞?其他学生可以对此进行回答。比如,可以认为小妹妹天真单纯,生活经验不足,因此将白杨树看做了伞。有的学生可以认为作者借助小妹妹的看法引出了对白杨树的描写,小妹妹的看法有着自然的过渡作用。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这些疑问与回答进行汇总与依次评点回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耐心指导。同时,学生之间也能够相互学习先进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将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特点紧密结合起来,对文本中的重要知识进行广泛的拓展,开拓学生的视野;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全面的了解,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可以开设网上论坛,增进师生关系,活跃学生的思维。通过多种方法的综合实施,信息技术能够改变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思考方式固化等问题,引导学生广泛探究,深入思考,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胡敏,微课程在小学语文应用文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2]王宗赟,小学语文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课程资源的实践与问题探讨,《中国校外教育》,2016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