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有四个特点,即开放性、主体性、探究性、交互性。开放性的群文阅读课堂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丰富教学评价,主体性的群文阅读课堂调动学生的地位,探究性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与能力,而交互性是比传统课堂更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特性。因此,本文以高中语文群文阅读为载体,并结合笔者自身实践,对关于高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的构建策略的这一问题进行一番详细的说明与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意义;构建策略
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阅读的学习是一个具有长期性、系统性以及综合性的过程,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设计精细的群文阅读教学方案,全方位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群文阅读在课堂中的优势,让阅读回归本位。
一、开展高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的意义分析
高中阅读教学是是教师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师要不断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在高中阶段,阅读教学不仅要重视文本的质量,还要扩大文本的数量,因此,群文阅读课堂的开展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途径,群文阅读一改传统课堂文本的单一性,变单一为多样,化个体为整体,这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还打开了学生的阅读思维。教师可以开展主题性阅读,将学生学习过文章按不同的形式进行分类,如按同一作者进行群文阅读的教学,按同一体裁进行群文阅读的教学,或者按同一主题进行群文阅读的教学,这样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活跃了高中语文课堂气氛。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形式的讨论,发表自己对群文阅读文本的观点,找出不同文章之间的相同点,罗列他们之间的不同点,求同存异,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意识。
二、高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精选教材文本,制定主题性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是在单一文本的基础上形成的,群文阅读之所以“群”就是指其数量庞大,因此教师对于基础文本的选定是至关重要的。高中语文教师在选择阅读文本时,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学生可以读懂的,并且能够发散学生思维的文本教材,要注重教材的层次性,意义性与深刻性,而不是简单的罗列文本,所以教师要选择优质的单篇文章,将其组成完整的群文,从而开展主题性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以课文教材为出发点,依照同一主题的文章来进行扩展阅读,根据各个单元的主体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例如,在讲解《纪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以及《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等课文时,教师精选讲解了教材文本,将其归为一类,讲解写人记事的散文。写人记事的散文注重写人手法的运用,对于事情经过的描述丰富且有条理,因此,教师可以将其作为群文阅读的基础文本,提升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设计阅读问题,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
在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合理设计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性和求知欲,利用合理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内涵与意义。语文教师在具体阅读引导时,需要对群文进行整体考量,从多篇文本阅读中提取信息,设计比较性、迁移性更强的阅读问题,促使学生思维形成多元启动,对群文展开阅读、分析、整合、评鉴、创新等阅读活动。师生也可以围绕一组群文阅读的共同点,以此共同点为中心设计问题,问题设计可以侧重文章句子、手法、结构,内容等等,进而引导学生阅读,快速熟悉文本,完成教学目标。通过一系列的设计,不仅让群文阅读的课堂更生动有趣,还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学生更好的阅读奠定基础。
(三)开展阅读活动,增强学生知识性积累
多样化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活动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实践性的活动,将学生被动式的接受变为主动式的学习,不断积累写作素材,扩大阅读容量。语文教师通过开展“读书角”、“精读书房”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课外积累,还可以邀请一些知名的语文老师进行阅读公开课的讲授,教师要作为学生的榜样与学生一起分析文章,对比文章的同与异,提升其阅读技能,开展群文阅读的主题分享会,请每位学生谈谈近期自己读的一本书,提升阅读技能。
例如,在讲解第一单元“现代新诗”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将课文整合,从而开展相应的阅读活动。这一单元的文本包括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以及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这些篇目进行中国现代新诗的汇总与讲授,并延伸戴望舒的《烦忧》、徐志摩的《偶然》等诗作,并为学生讲解现代诗派中的新月派、朦胧派、九叶派等名人和佳作。开展阅读活动的群文课堂增强了学生知识性积累,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意识。
综上所述,当今时代是“全民阅读”的时代,在高中阶段,阅读对于学生来讲是更加重要的,此时的教材文本较初中来讲,字数大幅度增长,段落加长,文章也有了更深刻的意义。小学初中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已经相对成熟,但高中群文阅读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才刚刚起步,因此,高中语文老师要着手打造群文阅读的课堂,真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周国伟.浅谈群文阅读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路径[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4):56-58.
[2]高源.以“揭示情节神秘性”为议题的史传文学群文阅读教学[J].中学课程资源,2020(04):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