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8/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7期   作者:臧菁
[导读] 在小学语文中,尤其像三年级这样的学生
        摘要:在小学语文中,尤其像三年级这样的学生,对自身的评价尚不能做到全面客观,教师的评价就显得非常重要,而教师如果可以适当地采取赏识教育,就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学生可以增强自己的学习自信,发挥出更大的学习潜力。教师需要注意赏识的合理性,赏识的一定是学生的亮点,同时,赏识必须达成一致性,要尽量实现全体赏识,从而保证学生可以得到正确且稳定的自身评价,不致发生认知错误,进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赏识教育;合理赏识;挖掘亮点;全体赏识
        鼓励对学生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学习信心的重要方式。通过赏识,教师可以促进学生去建立自学的信心,从而为自主学习提供助力。赏识教育是以鼓励为主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为课堂增添活跃的气氛,同时,教师也需要注意赏识是对学生长处的肯定,一定不能理解成“夸就完了”,从而保证赏识教育的有效性,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一、合理赏识,把握夸赞的尺度
        赏识教育是对学生的优秀之处加以肯定,从而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赏识需要有的放矢,如果赏识的点不对,就会对学生产生干扰,学生就不能清晰地认识自己优点与缺点,所以,教师需要注意进行合理的赏识,保证赏识的点确实是学生的长处所在,同时,又不能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视而不见,需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重心,切实保障赏识的合理性。小学三年级阶段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尚不充分,学习依然处在被动为主的阶段,这时教师就需要注意去赏识学生的优点,让学生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优点,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目标。
        例如,在学习《不懂就要问》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注意对学生的合理赏识。不懂就问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针对乐于请教的学习长处来加以解读。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寻找班级中平常就好学的学生,并对其乐于请教他人的学习习惯加以表扬,让学生明白,虚心向他人请教是一个好的行为,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与孙中山先生有没有差距,如果存在差距又该怎样做,从而做到合理赏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挖掘亮点,培养学生创造力
        在教学中,当教师发现学生的亮点的时候,就需要及时加以鼓励,否则学生很可能并不能意识到自己的这一亮点的重要性,而这一问题根本上是,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努力学习其实是需要人付出部分代价的,尽管代价并不高,然而对于三年级学生这样的小孩子来讲,不能期望他们有和成年人一样的明确的是非意识,此时,对好的行为进行嘉奖,有助于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具有的优点,并且能够有动力坚持下去。教师需要注意,通过赏识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提升创造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注意对学生进行赏识并激发其创造性。本文本就是一篇以发现为主题的文章,文章的作者正是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了美,对学生从平常中创造自己的感悟有一定的启发性。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日常生活中的美的发现,对有独特发现的学生要及时加以鼓励,为学生树立一个创造的意识,让学生意识到,创造的来源可以是日常生活,并且,创造是一种自己也可以做到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创造的信心,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三、全体赏识,营造良好的氛围
        赏识教育需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向上的肯定环境,而环境就具有一定的范围要求,如果教师之间,学校与家庭之间不能达成共识,那么就有可能出现环境上的差异,学生在一个时间里接收的是赏识教育的肯定信息,另一个时间却收到的是冷淡乃至否定的信息,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自己的定位产生怀疑,如果学生怀疑自己的长处,就有可能发生改变,原来的长处就有可能会退步,同时,赏识的对象也随之减少,容易让学生真的以为自己并没有什么优点,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中,所以,教师应该保证赏识教育的多方面认可。三年级的小学生,对自我认识还没有深刻的理解,教师应当保证学生的评价的一致性,从而真正去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陶罐和铁罐》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应该注意要在赏识的环境下进行教学。本文是一篇有讽刺意味的文章,教师需要在讲述中,从讽刺引申出正面的内容,从而实现学生的赏识教育的完整,肯定环境的完整。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课文的褒贬,对学生之中的谦虚行为进行鼓励,从而进一步地帮助学生明确谦虚的美德,要让骄傲的学生自己意识到自己的缺点,避免陷入褒贬互相对立的普通状态中,对一些学生产生比较大的压力而影响其学习的状态从而实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目标。
        总之,通过构建一个赏识教育环境,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习惯,而教师如果可以注意到赏识教育中的诸多要求,就可以实现正确的赏识教育,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全彬文.浅析小学语文创新教学中的赏识教育[J].思维与智慧,2016(23):56.
        [2]潘招娣.浅谈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5):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