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进而构建一个学生主导式的课堂,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要循序渐进,从带领学生进行尝试入手,一步步进行对语文教学的重要主体,即文本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自己去解读和鉴赏文本,从而为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提供支持,也得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构建;尝试教学;文本解读;文本鉴赏
初中语文学习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此时教师就可以尝试创建一个学生可以主导的课堂形式,让学生自己进行对文本的理解,尝试去解读和鉴赏文本,而这也是由于语文文本所具有的易于理解的特性,使得其相比数学等理科专业知识有了尝试的可实现性,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是比较可行的,如果可以构建一个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就可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尝试教学能力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脱离儿童阶段不久,教师如果直接引入学生主导式的课堂,可能会出现学生学习能力不足,学习进度受到影响的情况,教师也不能真正达到锻炼学生的目的,甚至会使学生产生畏学的情绪,反而不利于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了避免这一系列问题,教师可以先采用尝试教学的相关方法,先让学生在尝试的状态下,以尝试的方式来对语文文本进行自己的解读和鉴赏,在学习的难度上,由于是尝试,所以理解深度不会太深,学生比较容易实现,如果发生错误,在尝试状态下,教师也便于进行指正,学生也不会感到自信心受到过大打击,能够比较平稳地实现由教师中心课堂向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的转变,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论语〉十二章》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尝试性的解读。我会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是著名的《论语》,同学们,让我们先来通读全文一遍。”在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初步印象以后,我就可以对课文大意进行必要的解释,在学生对文意已经有了了解之后,我就会说:“同学们,你们已经明白了这篇课文的大体内容了,现在,根据文章的意思,你们有没有什么疑问或者想法?”这时学生就会对文意产生进一步的思考,由于《论语》之中包含许多人生道理,这篇文章是很适合让学生进行尝试思考的,此时学生就可以畅所欲言,而教师就可以适当地加以引导,只要保证学生不出现严重的理解偏差即可,由此,通过教师鼓励学生的尝试教学,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
二、文本解读能力
语文教学中面对的最主要的对象是各种文本,包括课文和其它种种短文等等,而要能真正将这些文本理解,就需要能够解读好这些文本,而在语文教学中加入对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比较重要了。
文本解读要求解读者能理解到文本字面意思以外的所要表达的内容,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经验积累,教师可以在进行过尝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发现作者想通过文字向读者表达的内容,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尚处在比较不丰富的阶段,所以在引领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给学生提供比较全面的知识背景,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对文本的全方位考量,进而真正做到解读出文本的言外之意,也得以最终达成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目标。
例如,在学习《孔乙己》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全面分析出这篇文章所带有的时代背景,从而帮助学生进行全面的解读。我就会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鲁迅先生的文章。”之后,主要就是进行基本的教学任务,首先要带领学生通读全文,并对课文基本内容进行梳理,从而为进一步理解文章提供基本支持,在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完整印象之后,我就可以来说:“同学们,你们已经明白了课文在讲什么故事了罢,那么,你们觉得孔乙己在你们的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吗?如果没有,又是怎么回事儿?”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后,教师就需要注意,学生对于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否有清晰的认识,是否需要教师予以补充,从而确保学生能顺利进行解读工作,进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三、文本鉴赏能力
在完成对文本的解读之后,就可以进一步对文本展开鉴赏的尝试了,相比文本解读来讲,文本鉴赏的开放性更高明显,所以学生大多难以实现对文本的全方面鉴赏,而是往往只是对文本的某一方面进行鉴赏,但即便如此,对于学生来讲,这样的鉴赏已经可以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很大帮助,而且教师也不应过于要求鉴赏的全面性,在学生的鉴赏尝试中,学生只要不无中生有就应该予以肯定,教师可以通过对多位学生不同鉴赏方向的合并以及教师自己进行的补充和启发完善学生的鉴赏成果,从而实现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由于鉴赏活动往往不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教学目标,所以才拥有了许多变通方式,也是为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消息二则》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应该如何进行通迅文稿的鉴赏。我就可以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比较特别,是两则通迅,那么新闻稿怎么就能成为语文课文呢?让我们来学习一下。”这样给学生留出了一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意识到对本篇课文的鉴赏是很重要的,在学习了课文的基本内容之后,我就可以说:“同学们,你们在学习了这两则新闻之后,有没有思考明白,这两则新闻究竟是为什么能被选入课本,现在我们可以来试着对这篇课文进行一些鉴赏,来找到它的入选理由。”此时,学生就可以将疑问付诸实践,去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时也就是在对文章进行鉴赏,从而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
总之,通过使用各种方法,教师得以让学生去尝试着对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进行理解,去解读文本进而鉴赏文本,从而使用学生逐步掌握对文本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实现由教师中心课堂向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的转变,并实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崔利萱.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J].中华少年,2017, (35).
[2]郭丽巍.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和谐课堂构建探究[R].延边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