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指导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8/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7期   作者:袁兰兰
[导读] 本文首先对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指导的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
        摘要:本文首先对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指导的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接下来总结了幼儿园教师有效指导自主游戏的策略:一是找准介入时机,进行隐性指导;二是有效投放材料,促进自主游戏顺利开展;三是进行适当拓展,充分挖掘和利用游戏资源;四是活动区充分互动,有效发挥自主游戏的价值。
        关键词:幼儿园;自主游戏;教师指导;策略
        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背景下,自主游戏受到了师幼的喜爱,特别是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本文将结合自主游戏活动的实践情况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以期为充分发挥自主游戏的教育价值,进行有效的教师指导提供新的思路。
        一、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指导的现状
        在幼儿园自主游戏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并没有真正支持幼儿的游戏行为,并未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专业而客观地分析,由于解读幼儿游戏不恰当、不深入,导致无法切实为幼儿制定有效的支持方案。加之有的教师依然在“高度管控”自主游戏活动,使幼儿根本没有自主探索的权利,无法体现“以幼儿为本”的自主游戏理念。
        (一)教师“高度管控”,幼儿失去“自主权”
        在幼儿园自主游戏活动中,如果教师依然进行“高度管控”,那么自主游戏的“主宰者”依然是教师,幼儿的主体地位无法有效体现。表现为教师只关注教学目标有没有实现,没有重视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凡事包办代替,直接告诉幼儿解决的办法,不愿意放手。如在建构游戏中,教师鼓励孩子们使用“围合”技能进行搭建,当孩子们怎么也搭不出“一座不易推倒的墙”时,有的教师就会直接告诉幼儿用“围合”这个技能来搭建,或者直接拿来材料现场帮助他们搭建“一座牢固的墙”,这种替幼儿找材料、想办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不利于培养幼儿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师“放任不管”,幼儿自主游戏质量不高
        由于有些教师在教育理论层面对自主游戏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自主游戏就是完全让幼儿自由玩耍,教师不要介入。这样的认识导致幼儿游戏时会为所欲为,完全“放手”让幼儿玩耍,于是从“高度管控”的极端滑向了“放任不管”的极端,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如在户外游戏中,有的教师对幼儿自主游戏采取放任的态度,使游戏活动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这是一种不称职的表现。
        (三)教师指导游戏流于形式,无法充分发挥自主游戏价值
        有些教师对自主游戏的本质认识不足,导致观察与解读无法达到要求,而材料投放更是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如此一来,幼儿游戏中教师的指导就会流于形式,不能充分发挥自主游戏的教育价值。如在“让鸡蛋竖起来”的科学游戏中,教师没有分析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具体需求,只是一股脑地投放了大量的材料,孩子们面对各种各样的材料,只是摆弄了一会儿,并没有实质性地开展游戏,结果白白浪费了游戏的时间。
        二、有效开展幼儿园自主游戏的教师指导策略
        (一)找准介入时机,进行隐性指导
        在自主游戏中,我们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不能因为教师的指导而对幼儿游戏行为产生干扰与干涉。为此,我们进行游戏指导时就要坚持“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原则,先认真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发现问题,给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空间,在幼儿真正无法解决时再进行介入指导,那么找准介入时机就成了实现恰当指导的关键。

如在“我是小小木匠”的自主游戏中,幼儿会出现因为力气小锯不动大树枝的情况,此时他们会变得很沮丧而丧失继续游戏的兴趣,事实上有些孩子玩了一会儿,就因为锯不动树枝开始胡乱敲打起木头来,还有一些孩子会把一些木块当成“手枪”来玩,此时不能置之不理,而是在孩子们与材料互动之后,在他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基础上进行介入指导。如有的教师会走进孩子们询问:“哦,这是你制作的手枪吗?真酷啊,手枪的扳手呢?有没有瞄准器?”通过问题引导与暗示,孩子们会积极主动地研究如何在枪上装瞄准器与扳手。
        (二)有效投放材料,促进自主游戏顺利开展
        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材料是重要的学习载体,实践证明材料的数量、种类,以及材料投放的策略都会对幼儿的游戏行为产生影响。幼儿游戏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教师要认真观察,了解这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从而能够适时为幼儿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游戏材料,以促进游戏的顺利进行,帮助幼儿实现深度学习。如在“我是小木匠”的自主游戏中,教师认真观察后发现孩子们对钉子、锤子、锯子、推刨等木匠所使用的工具非常感兴趣,木板、树枝等成了孩子们喜欢的玩具,在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实现了多元化的发展,但是多次尝试之后,孩子们对现有的材料已经不感兴趣了,此时教师就可以和孩子们一起搜集与整理和家具有关的图片、制作视频等,并为他们制作自己喜欢的家具提供相应的材料,从而维持了幼儿参与自主游戏的热情,为他们深入探究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三)进行适当拓展,充分挖掘和利用游戏资源
        自主游戏的时间与空间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与开放性,不应该固定不变。在组织与开展自主游戏时,我们可以把幼儿游戏的空间由室内转移到室外,或由室外转移到室内。以“我是小小木匠”的自主游戏为例,我们既可以为孩子们专门开辟一个室内“木匠工作坊”,也可以把室外的小土坡当成幼儿游戏的场地,材料也由幼儿自由选择,他们会发挥想象力在小土坡上制作篱笆;而有的幼儿还会对上土坡的路进行“装修”,如打造高矮不等的“梅花桩”,铺成梅花桩小路,有效培养了幼儿的创新能力。孩子们的游戏空间拓展到了室外,大自然给了他们太多的灵感,他们参与游戏的热情越来越高涨。幼儿园有很多值得开发和利用的游戏资源,教师要认真研究幼儿自主游戏的内容,并从室内外寻找可资利用的资源,以丰富幼儿自主游戏的内容,拓宽幼儿游戏的视野,从而在更加深入的学习与探索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四)活动区充分互动,有效发挥自主游戏的价值
        自主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我们不能用“活动区”对幼儿游戏的整体性进行人为的割裂。为此,我们尝试对各个活动区进行整合,为幼儿提供更加真实的学习场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如在“我是小木匠”的自主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把“木匠区”与其他区域的游戏进行整合,有效提高了幼儿游戏的质量。小木匠们会拿着自己设计的小飞机、小架子,到表演区来换门票;在阅读区的“写信”游戏中,孩子们用画画的方式给“木匠区”的小伙伴写信,并寄去“订单”,孩子们通过读“图”,充分讨论和交流对方需要的是一件什么玩具或家具,然后积极主动地按照要求制作“产品”,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高涨,同时也促进了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提升了自主游戏的价值。
        在幼儿园自主游戏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应该从“高度管控”“放任自流”“流于形式”等漩涡中走出来,积极主动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自主游戏的本质特点。在幼儿进行自主游戏时,教师应该从幼儿的需求出发,找准介入指导的时机,进行有效地引导;通过有效的材料投放,为幼儿深度学习提供帮助与支持;不断拓展游戏的时空,充分挖掘和利用开展游戏的资源;坚持开放性原则,整合多个活动区,提升自主游戏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姚敏.幼儿自主游戏中的教师指导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7(36):175-176.
        [2]唐凌霄.幼儿自主游戏中的教师指导建议分析及阐述[J].学周刊,2017(36):180-181.
        [3]黄婷.浅析户外自主游戏中幼儿教师如何实现有效指导[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7):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