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教育理念下初中语文与苏区文化整合研究

发表时间:2020/8/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7期   作者:江誉忠
[导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世界各国之间联系、交流显得越来越密切,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世界各国之间联系、交流显得越来越密切,我们也吸收了许多外国文化,这就促进了当代青少年的思想越来越多元化。但是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不够充分,有一部分的学生受到西方腐朽思想的不良影响逐渐增加从而导致对传统美德的认同度滑坡,这样一来就使得红色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本文作者就以红色教育理念下初中语文与苏区文化整合研究为题,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见解。
        关键词:红色教育;初中语文;苏区文化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很好的适应并符合了当时中国的国情,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同时,红色文化又具有着自己鲜明的特征,它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真理性,是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制度、作风、道德、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等的综合体现,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科学性。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红色文化教育,把苏区文化为教学的重要资源,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重视教学内容挖掘及整合,提高针对性
        虽然我国的教育改革在不断地开展,但是其应试教育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很多教师、学生、家长将学习成绩看得过于重要,忽略了德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大一部分的语文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学过程中也仅仅是对重点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而对于考试考不到的内容则一带而过,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语文教学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红色文化教育上的作用。
        苏区文化蕴含了革命的理想信念、顽强的革命精神、高尚的道德品质及科学的创新思维等。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教学,能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深刻体会革命前辈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品质,引起情感共鸣,引发自我反省,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初步形成良好的情感修养与行为价值取向,塑造优秀的道德品质。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有非常丰富的红色资源,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教材中的红色资源的挖掘和整合,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便能使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更加清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关于红色文化的文章,例如在《回延安》这一篇诗文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就要深挖其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首先,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对诗文进行赏析,加深学生对诗文的理解。然后,语文教师要对写作手法进行赏析和讲解,例如“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这句诗,作者如羊羔一样吮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延安就是母亲,而乳汁就是“小米粥”。在对诗文赏析完毕之后,语文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联系实际,在课堂上穿插学校校本教材《我爱故乡红土地》中的红色内容,将大埔苏区红色文化渗透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深刻地体会诗文中的感情,从而更好的在教材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跨时代红色教育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同时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应用到了教学之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而随着我国与世界交流的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多的文化渗透进了我们的生活之中。但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青少年群体阅历较浅,而且正是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红色教育可教他们了解中华民族和国家的苦难史、奋斗史,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知国才能爱国,激发其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消除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对他们的负面影响。
        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大时代之下,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例如,语文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通过为学生播放与苏区文化相关的纪录片、电影等,让学生对苏区文化有一个更好的了解。语文教师还可以发动学生利用新媒体技术的方式拍摄有关于红色文化、苏区文化的小视频、话剧等,并通过网络的方式在学校的网络宣传平台上进行展示。通过新媒体技术的方式既能达到宣传红色文化的目的,又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了解红色文化、苏区文化,引起学生对革命历史的兴趣,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三、加强校园红色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环境
        红色文化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单一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师所重视的应该是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才能够使得红色教育更好地开展。对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来说,环境的好与坏对其自身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初中阶段学生进行红色教育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同样也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环境的创设,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红色文化环境,让学生在环境的熏陶下成长,从而更好地对学生开展红色文化教学。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在校园中开展以苏区文化为基础的各种活动,结合语文教学中的红色内容以及本地的红色资源,确定相关的主题打造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红色品牌活动。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从而为校园红色文化教育增添一抹色彩。例如,语文教研组可以在学校开展革命诗歌诵读比赛、话剧比赛等活动,通过开展活动,让学生走进情景,体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程,走进革命前辈丰富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在深刻体会红色精神的同时自觉接受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和熏陶。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在教室中或者是在校园中张贴一些关于红色文化的宣传图、宣传文稿等,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成长,接受到红色教育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对青少年进一步进行红色教育,是建国前后我党创办并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经验之一,同时也是青少年了解社会、走向社会的需要。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和红色文化教育的结合,重视红色文化建设在党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经济建设等方面有很好的作用,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党史、坚定信念、维护共产党的领导。
        参考文献:
        {1}吴春艳.红色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山西教育:教学版,2017.
        {2}顾慧.追寻逝去的"红色"情怀r——初中语文革命课文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