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德育教育模式探究

发表时间:2020/8/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7期   作者:李恩海
[导读] 高中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且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摘要:高中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且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因此,高中课堂教师就应该重视德育教育的作用。下面,笔者将从分析课文主要人物,培养学生高尚情操;深入挖掘教学内容,提升学生感恩意识;探究课文主题思想,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等方面出发,浅谈新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的德育教育。
        关键词:高中语文;德育教育;高尚情操;感恩意识;爱国情怀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既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需要。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探究课文中的德育素材,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德育思想的有机渗透。
        一、分析课文主要人物,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语文教材中课文作者描写的人物行为和情感,大都是积极的、正面的。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仔细分析课文中人物的方式,挖掘人物身上具备的德育素材和情感,从而就能有效促进学生获得高尚情感的熏陶。
        例如,在教学《记念刘和珍君》一课时,教师首先可以介绍刘和珍和鲁迅先生的人物简介,以及“三一八”惨案的事件起因和经过,为学生之后理解刘和珍的高尚情操做好铺垫。然后,教师就可以围绕人物,引导学生探究课文的三四五节的内容。如:“同学们,文章主要是纪念刘和珍的,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记刘和珍的?记了她哪些活动?”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文,并选择学生来回答,如有的学生就回答道:“文章的三四五节主要是记刘和珍的”;还有的学生对刘和珍的活动进行了总结:“订阅进步刊物,反抗反动校长,听鲁迅学生讲课,向制政府请愿”等等。再次,教师还可以提问学生:“从上述描述中,可以看出刘和珍是什么样的人?”有的学生就回答道:“追求真理和进步”;有的学生回答道:“性格温和善良”;还有的学生回答道:“富于斗争精神,敢于反抗不公”等等。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引入分析教材人物,就能有效促进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增强学生感恩意识
        感恩是一个人应该拥有的重要品质,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深入挖掘教材的方式,讲解父母对子女的辛勤付出,从而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例如,在教学《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课时,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儿童跌倒后,妈妈赶紧扶起孩子,小心呵护;父亲指导孩子学习走路,让孩子自己站起来”的画面,而后提问学生:“画面中父母对孩子是什么样的一种态度?”如有的学生就回答道:“爱护、关心”;有的学生则回答道:“心疼、教育”。这时,教师就可以对上述回答进行总结,即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本质上是“爱”。再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讨论文章内容,如“母爱的特点是什么?”“父爱的特点是什么?”“母爱和父爱有什么样的作用?”等等,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对孩子深沉的爱。如有的学生就说道:“母爱是无条件的,父爱是有条件的,父母的爱给了孩子安全感和自信心。”这样,学生就认识到了父母对孩子爱的伟大和无私,并很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就能有效促进他们形成感恩的意识。
        三、探究课文主题思想,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探究课文思想和情感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进而促进他们养成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例如,在教学《苏武传》一课时,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苏武牧羊》的民歌,让学生直观地体验和感受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的精神。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他们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并理清课文的行文思路。其次,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样的特点?”如有的学生就回答道:“作者善于使用典型环境和细节描写,先通过环境描写刻画了苏武在匈奴生存状况的恶劣,而后通过细节描写,如用苏武的两次自杀和苏武驳斥卫律和李陵时的语言,体现了苏武的民族气节和坚贞不屈。”再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苏武在李陵劝说他时,明知道汉武帝的刻薄寡恩,为什么还要归汉?”“在如今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学习苏武的爱国主义思想”等等,从而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理解。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探究课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苏武坚贞品性和爱国情怀,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总之,语文学科承担者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使命,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就应该积极探究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在完成基础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促进学生逐渐形成高尚道德观念和正确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阮捷音.让德育之花绽放在语文课堂——中学语文德育教育探究[J].华夏教师,2018,No.098(14):26-27.
        【2】郭幼梅.浅谈新时代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新丝路,2018,000(012):P.137-1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