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训练

发表时间:2020/8/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7期   作者:程周书
[导读] 在部编教材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下和新课改不断推进的教学实践中
        摘要:在部编教材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下和新课改不断推进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语文课改要想真正改出成效,不能仅局限于教材、教法的改革,而要把改革的重心放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上,尤其要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由于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的思维活动,它具有一般思维的基本性质,又具有自身的独创性、突破性和新颖性,所以在当今语文教育中得到普遍的重视。平时的教研中,许多教师都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但是,在训练中由于对创造性思维没有科学的认识,所以也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
        第一、在训练中有片面性。有的人认为求异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以偏概全,使学生的思维不仅没有得到全面的训练,反而走向极端。第二,在训练中有随意性。有的教师对创造性思维训练不是运用教材相机进行,而是断断续续、生搬硬套,削弱了对基础知识的训练。因此,在创造性思维训练中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一、全面性与重点性相结合
        创造性思维从它的内在因素来看,它是一种综合性思维。在训练中要全面抓好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直觉思维的训练,只有这些思维训练抓得落实,创造性思维才有基础和前提,否则,创造性思维就是空中楼阁。这些思维训练要结合课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如对一般记叙文的教学,可侧重形象思维的训练;对说明文的教学,可侧重抽象思维的训练;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训练中,可伺机进行灵感思维和直觉思维的训练。在以上多种思维训练中,可重点进行扩散思维的训练.扩散思维是指从一个信息源上起始,向多方面寻求思维结果的思维活动。它无一定的方向和范围,强调思维主体主动寻找多种答案,强调思维的灵活和知识的迁移,以便通过这种思维活动,求得新颖的、与众不同的结果。例如:在学习《珍珠鸟》后,我要求学生写一写如果珍珠鸟不是生长在作者家里会有怎样的结果,让学生任意展开想象,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写到珍珠鸟有可能被杀;有的写了珍珠鸟会永远被关在竹笼里;有的则写出珍珠鸟飞到大自然中过着从前的生活……这些看法都跳出了教材,具有新颖、独特的特点。像这样进行训练,就会形成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逻辑性等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指导性与培养性相结合
        创造性思维训练必须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突出对学生的培养。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知识和思想实际启发诱导,使教师的“训”与学生的“练”有机结合起来。
        一个完整、独立的思维活动应当包括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两部分,“提问”是整个思维活动的前一部分,“答问”则是整个思维活动的后一部分。

如果总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机械地回答问题,那么学生的整个思维活动就是在教师控制下被动完成的,哪谈得上自主发现、解答问题,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呢?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不断地变换角度,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创设思考、讨论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挥个性创造力。在教学《鸟的天堂》时,我抓住“那歌声真好听”这句话,设计这样的训练题:“那歌声真好听,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围绕课文内容和中心,想象鸟儿在唱什么?”并用课件播放鸟的叫声,一段鸟叫声放完后,孩子们的思维活跃了,纷纷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这环境真幽静,晚上睡觉很舒服。”“这榕树又大又茂盛,真好玩!”“这里的人真好,从来不伤害我们,我们生活得多么快乐!”“我们无忧无虑地在这乐园里活动、栖息,就像在天堂里一样幸福!”……多角度、多层次地解决问题,既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使学生领会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既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灵活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在创造性思维训练中,形式应是多种多样,或个体训练思维拓展;或小组训练,争先恐后;或全班训练,集思广益;或口头训练,滔滔不绝;或笔头训练,文思泉涌……练得活、练得巧,训练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所谓趣味性,就是指导训练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一番探求,获得成功的喜悦,领悟到发现的甘甜,品尝胜利果实。在教学习作《介绍春天景物》时,我把收集到有关春天的图片利用投影仪展示给学生,并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话把看到的景物说出来。学生们很高兴地说出“春天来了,小草绿了,柳树发芽了,桃花红了,小燕子飞又回来了……同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心情。这实际上是非智力因素的参与,让学生由兴趣入门,养成他们乐于钻研的习惯,具有一往无前的探索精神。
        总之,教师要热爱学生,树立相信学生的观念。值得注意的是: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在班级中常常是不太受欢迎的,因为他们的思想、行为时逾常规,显得调皮、淘气。对这些学生教师要更加热情地爱护他们。如果不是满腔热情地关怀他们,即使是“千里马”我们还是不能识别,学生已经显露出来的创造性思维也容易被埋没。以往教育就有这样的例子,例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竟没有一个教师发现他的才能。阿里巴巴公司总裁马云曾几度参加高考,而如今创建了闻名全球的网络公司。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在你的嘲讽中有瓦特,在你的教鞭下有爱迪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创设和谐课堂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自由自在的呼吸,平等相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自立、自主、自动的创造精神。
        参考文献:
        [1]冀清周.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训练[J].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1, 000(024):P.121-121.
        [2]邝国容.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训练[J]. 教育导刊, 2004, 000(015):23-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