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游戏教学法是把教学内容通过游戏的方式展现出来,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果。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素质教育和有效教学成为语文教师的教学追求。小学语文本身的学科特点也为游戏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实施空间。本文就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游戏教学;小学语文;应用研究
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外在因素的引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游戏教学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语文作为工具性兼人文性的学科,学习活动是系统而复杂的,小学生需要有足够的兴趣引导,从而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教师必须认识到游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运用的重要作用,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灵活运用。
一、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运用的作用分析
小学生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由于年龄相对较小,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尚不够完善,对知识的自我探索和接受能力也比较弱。如果采用严肃的理论的教学模式,学生无法对语文学科产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也就更加无从谈起。而游戏教学法可以丰富教学形式,借助有趣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投入学习活动,在融洽的氛围中实现知识的有效学习。另外在游戏的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开发智力水平,在分析理解的过程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由此可见,游戏教学法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
二、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运用的注意事项
(一)认真设计游戏形式,以教学目标为方向
游戏教学有两部分构成,需要明确游戏是形式,教学是目标。游戏的种类繁多,有时候尽管非常有趣,吸引了学生的大部分注意力,却对教学活动并无多大益处,这就是无效教学的情况。因此,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指导思想,选择有趣而又简练的游戏形式,在运用有效教学之前,必须做好相应的教学设计安排,精心选择适合的游戏形式。
比如在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开火车”的游戏形式,学生在享受游戏带来的愉快体验的同时,对于词语、字母等游戏内容也就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实现巩固复习的教学目标。又比如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采用猜字谜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汉字构成或者词意理解方面的认知程度。
游戏也可以应用在阅读活动中,比如教师可以采用闯关的形式,让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由浅入深地逐步分析研究,最后选出表现最好的团队。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一起寻找答案,提高阅读学习的趣味性,也可以有效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锻炼,能够主动去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进行思维的发散和创新,从而丰富阅读体验,实现阅读教学目标。教师也可以采用竞争奖励的方式引导学生的写作练习和日常作业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合理控制游戏时间,以正常教学为准则
课堂时间是有限而宝贵的,小学生往往容易投入游戏当中无法自拔。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控制,保证正常的教学活动,顺利完成各项教学环节,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比如教师的游戏教学时间,尽量安排在课堂教学的中后期,缓解学生进入疲倦期之后的注意力不集中问题。教师也需要提前讲明游戏的规则和顺序,保证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节省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游戏时间,如果是知识巩固复习活动,最好在十分钟以内,如果是阅读写作等探究性学习,可以适当延长游戏存在的时间。总之,教师要以整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全局统筹,合理安排游戏时间,发挥游戏教学作用的同时,保证正常的教学活动。
(三)多元评价游戏活动,以课堂质量为目标
对游戏教学进行评价总结,是提升游戏教学效果,指导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教师要重视多元化的评价总结活动,注重结果的同时关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教学步骤,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比如在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游戏活动整体表现进行总结评价,就学生的规则意识、游戏参与积极性等游戏方面进行点评,也对学生的知识学习等语文学科方面进行指导,还有对学生的合作意识等综合能力方面进行启发。总之,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游戏活动,进行多元化的针对性的指导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教学设计开始,对整体的预期安排和实际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优化游戏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不断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总之,在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环境中,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枯燥单一等教学弊端问题日益突显。快乐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在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中,进行游戏教学具有广阔的应用意义。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游戏教学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在丰富教学形式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张妍,张菁菁. 课程教育研究. 2019(49)
[2]小学语文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现状与创新初探[J]. 孟祥春. 中国校外教育. 20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