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先学后教”模式的尝试运用

发表时间:2020/8/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7期   作者:郝晓莉
[导读]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做”合一是其重要的教育思想
        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做”合一是其重要的教育思想。他认为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由此衍生出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而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不同类型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生刚刚进入系统化的学习训练,此时正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运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培育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语文;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小学生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受到了很多教育者的欢迎,并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出了不错的效果。所谓“先学”,就是在课堂上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学前指导,自主参与内容的学习;所谓“后教”,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遇到的困惑、学习不足之处加以针对性地讲解,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学生之间互相启迪,教师负责总结、更正。从而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完成语文新知识的学习,巩固知识增长点。
        一、规范预习要求,为课堂自学奠定基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对于个人的学习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与中学生相比,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学能力尚处于形成阶段,此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进行预习、自学,传授他们一些基本的、简单的自学方法,有助于其自学能力的提升,并逐渐形成规律,从而为其今后的自学奠定基础。
        例如,教学课文之前为学生们布置自学任务单:读熟课文,至少三遍,标好自然段。对照词语表,利用工具书完成课文中生字、生词的理解,注意读准字音,随后再连起来将课文读一读。读完课文之后,尝试去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到自己的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用,赏析其精妙之处,并尝试去背一背。在预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们准备一个笔记本、一支铅笔,便于一边读一边做记号,若是遇到不理解的词或句,打个小问号,有不懂的问题还可以简单写在笔记本上,从而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基本的自学方法。
        充分的预习是课堂自学的基础,也是“先学后教”模式开展的前提条件。语文教材之中,有许多内容是需要提前查找资料、全面阅读、对比分析的,学生们做好了课前的预习工作,再加上教师课堂上的重点讲解,这样才能学得全面、学得充实。
        二、创设研讨氛围,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倡导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那么,作为教师比如要创设一个轻松、平等的研讨氛围,改变以往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状态,尽量为学生们去创设自主学习、表达想法、展示自我的空间。在如此氛围之下,学生们渐渐就会找到自己的地位,慢慢地学会学习,在“学习”这条路上越走越轻松。保证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是“先学后教”模式实施的一个重要条件。
        例如,教学部编版四年级《蟋蟀的住宅》,在组织学生们梳理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少说,鼓励学生们多说。教师抛出自己的一些疑问,如:“若是让你写这篇文章,你会写哪些内容呢?“在这片文章,作者写了哪些内容呢?这些内容全都围绕什么来写?”“这几部分中,哪些部分作者写得很具体、很详细?”通过如此的提问,鼓励学生们讲自己的自学成果主动与学生们分享,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交流、启迪,从而了解学生们的学习基础,鼓励他们的学习成果,最后从学生阅读情况出发去调整自己的教学重点。教师只有重视学生们说的环节,讲将其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独立环节,学生也才会重视这讲授之前“先学先练”的机会。
        三、教师少讲精讲,注重课堂启发和引导
        在“先学后教”模式中,学生自学结束后,就进入了“教”这个环节,这也是课堂教学的高潮。这一环节,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实施主体,要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去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解决疑难问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少讲精讲,鼓励学生们多思考、多探究。但是,课堂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做好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引导。如在新课传授过程中,鼓励学生们自己去提出课堂的学习任务,如很多学生不明白课文的题目明明是“蟋蟀的住宅”,作者只要写“蟋蟀”这一条线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写其他的昆虫?面对这一疑问,我趁机引入写作技巧,将问题及时呈现在课件中作为自学的导向问题,学生通过自读自学,我加以引导,支出了对比这一写作技巧的特点:鲜明的对比,突出强调,完美地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总之,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有两个,一是认清教的是什么,二是认清人们学会一种语文的过程。这启迪我们语文教学要顺应学的过程,人们本来是怎么学的,我们就怎么教,让语文课堂要回归自然,顺应语言的规律,让小学生在“先学后教”模式下实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建华.落实“三有”,让预习成为语文有效课堂的重要准备[J].小学教学参考,2019(18):14-15.
        [2]杨静.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2):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