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改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在我国推行已经初见成效,在新课改要求下,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提升和素质强化,不再单纯的以分数去衡量学生的能力,教学目标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在这种理念转化下,如何提升学生能力成为了当前教师需要主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将浅析新课改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何为“阅读能力”,即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捕捉有效信息的效率。这种效率性不单单局限于语文学科,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其他学科的知识。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师的教学落脚点,应该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上。
一、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阅读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最大助力,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当尝试利用多元化的教学途径,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年来的教学改革,为教师开展多元化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形式,其中情景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就是当中的“翘楚”。教师可以通过这两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景阳冈》这一篇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视频资料,视频的内容为“武松在小店痛饮,之后大醉进入了景阳冈,碰到了老虎。”视频在这个地方戛然而止,这个时候学生的好奇心会被教师“吊”了起来,迫切的想要知道后面发生的故事,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后面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请自行在书本当中寻找答案。”,通过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还能够将视频当中看到的内容和书本内容进行比对,发现差别,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也有着帮助。除了信息技术教学,教师也可以利用情景化教学达到相同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从军行》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古诗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去播放古人熟手边关、浴血杀敌的短视频,并且培养一下“马蹄声、刀枪斧钺碰撞的声音”,来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这对学生阅读积极性的激发有着积极的意义,是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基础,也是开展有效阅读教学的前提。
二、教会阅读方法,强化学生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当中,想要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强化学生能力,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系统的阅读方法,有了系统化的阅读方法,学生就能够更加准确的捕捉有效信息,从阅读当中获得答案。
常用的阅读方法,有速度法、精读法、跳读法几种,这几种阅读方法,都可以对应到不同的阅读场景当中,高效的帮助学生去解决一些问题。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当中,文章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虽然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但是大部分都着墨于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要学生快速的了解文章结构,读懂文章大意,就可以教会学生“速度法”,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有效信息。而当教师想要学生体会文章各个段落表达的情绪低进,以及最后抒发出的对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精读法去总结各个段落的情感表达,最后进行整体化的感受。当教师想要学生去统计文章中提及的一些建筑物、时间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凭借印象,通过跳读法快速的检索目标信息,节省时间。通过对阅读方法的教学,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得到提升,在后续的教学当中也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这对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来说有着积极的帮助。
三、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学生在阅读当中学习到的知识最终都要应用于实践当中,教师可以通过读写结合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读和写来形成对比,加深对于知识的印象和感受,进而提升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这一课中,文中描写了爬山虎是如何爬墙的,也利用精准的语言描述了该植物的一些特点和习性。教师在让学生阅读这一课的过程中,可以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个自己感兴趣且做过了解的话题,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让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和构思,去实时的对自己选择的主题进行简短的描写,在阅读完成后,学生的文章也呼之欲出,这个时候,学生写作的内容可以和阅读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也能够更加真切的体会到知识的用法,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这对于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来说,有着积极的帮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想要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应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强化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其次要教会学生系统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阅读效率;最后可以通过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进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间梅.新课改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J].语文课内外,2020,(12):205.
[2]朱修英.新课改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语文课内外,2019,(1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