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视域下的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8/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7期   作者:夏娟
[导读] 语文是一门以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为目的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摘要:语文是一门以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为目的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站在“语用”视域下进行教学策略的设计和制定,准确找到和语用相关的教育教学内容,多进行头脑风暴类的语言训练活动,以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拓展。本文着重就语用视域下如何开展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进行详细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用视域;高段;阅读教学
        语文是一门以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为目的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用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将语用意识牢记心中,并站在语用视域下,居高临下地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全面透彻的解读,并采用有效的语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每节课中都开展具体的言语实践活动,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真正地感受到语文中具有的独特的精湛的语言,和优秀的写作技巧,进而促使学生的语用能力获得显著提高。
        一、提取语用内容,加强语用训练
        (一)关注用词
        词语是造句的最小单位。一篇文章是否出彩,词语的准确性和丰富性起到了很大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在语用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应从词语的训练入手,让学生通过细细品味文中词语运用之巧妙,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如,在《匆匆》这篇课文中,朱自清先生在描写时间匆匆如流水时,他用了“跨”、“飞”、“溜”、“闪”等动词,巧妙地将时间拟人化了,使得读者边读课文,边在脑中形成了一个活生生可感的具体事物,对时间一点一点流逝的无奈感感触更加深刻了。在学习中,我就着重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用词,通过找、圈、议文中的“动词”,来体会用词的精准、巧妙,领悟时光的匆匆流逝,永不停息,达到了良好的运用教学效果。
        (二)关注句式
        高段的小学生阅读能力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句式的巧妙,尤其是一些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的运用会大大提高文章的质感,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句子,体会句子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韵味,同时还要体会句子的言外之意,透过句子的表面意思深刻体会作者的用意。如,在学习《草原》这篇课文时,我就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句式的巧妙之处。“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这两句话初次阅读,学生可能会感受到重复,认为是废话。然而,仔细品味却能体会到作者的写作用意,作者用简单的句式和重复的句子生动地体现了草原的一望无际。
        (三)关注成文
        语用视域下的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还应跳出字词句,站在更高、更远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整体把握文章的文本结构、布局特点等,引导学生仔细琢磨、品味,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整体语言形式的把握。

如,《丁香结》这篇课文作者娓娓道来,从写丁香花到吟丁香的诗句,再到写丁香结,由“赏花”过渡到了“悟花”,巧妙地运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在教学中,我就引导学生从文章整体入手,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和结构特点,让学生体会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这一写作手法的巧妙之处。之后,我还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学习《落花生》、《白杨》等课文,来加深对这类写作手法的理解,从而促使学生学会借景抒情谋篇成文的写作手法。
        二、设计学习形式,增强语用能力
        (一)重视朗读
        朗读是学生走进文本,触摸语言、感受语言最直观的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朗读的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感,并形成初步的阅读感悟。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替换、改动文中的精彩词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比较、剖析不同语句的特点,感悟语言表达的奥秘。如,在学习《月光曲》时,我就通过配乐朗诵的方式,让学生动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并组织学生通过分层读、赛读和齐读等形式体会了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
(二)迁移仿写
        根据文本内的语言、句式和写作手法进行迁移仿写是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手段。高段的小学生对语言表达的模仿能力和迁移能力较强,在教学中,教师应借助阅读文本的语言实例,深入挖掘学生生活中的语言资源,通过创设语用情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从而避免学生进行单纯的生硬的句式训练。如,在学习《盼》这篇课文时,我就通过创设语境来引导学生进行迁移仿写训练。这篇课文写了小主人公盼望穿新雨衣的迫切心情,非常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因此,我让学生想一想,在生活中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如盼着放学去打篮球,盼着周末和节假日的到来,盼着某个生日礼物......然后,模仿文章中心理描写的方法进行仿写训练,写一段真实的内心活动。这样的语用情境成功构筑了语文知识与学生生活的桥梁,促使学生能够借助内心的真实情感写出精彩的句子和段落。
        总而言之,语用能力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体现。因此,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高段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学会用语用的视角去解读教材,并站在语用视域下进行教学策略的设计,把语用训练当成教学的重要内容,找准语用切入点,并采用符合高段小学生接受心理的学习方式进行语用训练,从而促使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体验情感、学会表达,最终实现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汪潮.“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理分析[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4(11).
        [2]李海林.致力于语用教育实践探索是当务之要[J].语文建设,201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